中國掃黃運動透露的整官治民理念
2014-02-26 10:39:3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自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詳盡報導廣東東莞市色情業,引發「掃黃風暴」已延續十多天。民間和官方輿論爭議不斷變化,看得出來,央視高規格報導掃黃,其實是中共中央精心安排的全國掃黃打非運動的先聲。以打擊名聞中外「性都」東莞色情超標準經營作為突破口,由中央公安部派出督導組實地調查總結經驗,再擴大至全國。
這次掃黃由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親自領軍,動員幾千名警力,規模龐大,為期三個月的嚴打,東莞負責公安副市長嚴小康被撤職、涉案大酒店老闆被捕,責令有關鎮黨委公開道歉。隨後,全國各地聞風而起,包括四川、黑龍江、湖南、江蘇、山東、廣西和甘肅,查獲逾1500件涉黃案,犯罪團夥73個,關閉2400家色情場所,規模空前。
大陸民間在央視報導之初缺乏心理準備,對國家級官媒報導縣市級媒體的煽情獵奇故事,民眾非常反感,輿論群起而攻之。網路言論一面倒地支持東莞,同情色情業。但隨之而來的人民網連續三篇重炮反擊,指責網路輿論是非不分,模糊道德底線。連串快速發展,把吸引眼球的「莞式服務」掃黃風暴,吹成全國性的反省社會風氣和引導主流輿論問題。
習近平執政以來,第一年發動針對官場的「八項規定」「六項禁令」整風,目標對準大小官吏,搞得官場人心惶惶。第二年春節過後,馬上發起治民的整風運動,先從掃「黃賭毒」黑色、灰色角落做起。他更想重建主流官方媒體權威性,占領正統輿論話語權和道德高地,以反擊自由派公知深受民間歡迎的種種「奇談怪論」。
紐約時報報導,廣州中山大學教授、性別研究者艾曉明認為,「這是習近平加緊管控意識形態和社會的一步。他要的是完全處於掌控中的中國。習的中國夢中沒有性工作者這樣的人或行業。」另一位廣州女性權益維護者李女士說 ,習帶有非常強烈的道德意味,顯示他以純潔為基礎的保守價值觀。掃黃顯然是向「習式中國」邁出的一大步。
習近平「整官治民、引導輿論、移風易俗」的思路,反映濃厚的中國傳統儒法互用的整治理念。去年11 月26日,他到山東曲阜,參加孔子研究院小型座談會。本月12日,香港大公報發表講話全文,他強調國情論,重視傳統文化影響。他說:「傳統文化的影響非常大。是非、美醜、好壞等基本價值評判標準,是傳統文化而來。例如人權問題,很多西方國家廢除死刑,拿到中國來就行不通。很多老百姓不贊成。我對希臘總理說,你們的民主就是古希臘、古羅馬的民主,是你們的傳統。我們有我們的傳統。」由此可見,他既然對廢除死刑都以國情不同而拒絕,對更現代的西方性別主義、性交易除罪化態度可想而知。
談到他個人對傳統文化受破壞的感受時指出,「文革批判一切,把老祖宗好東西批掉了,內傷很大,負面影響至今未消。而改革開放後,資本主義腐朽東西跟著商品進來。文革和資本主義腐朽事物對傳統造成雙重影響,很多社會現象令人感慨。」
東莞掃黃暴發之初,網路輿論一片支持東莞。「東莞挺住」「東莞不哭」,東莞好像變成三級地震災區,需要全民搶救。很多人認為,並不是中國主張性自由,賣淫合法化一夜壯大,而是民間對高壓的社會管理、整治網路謠言、抓大V的普遍憤怒,對央視在內的喉舌官腔官調,喜歡打棍子,積累不滿的暴發。因為中共喪失德性權威,又要霸占道德高地,顯得特別虛偽。中國社會普遍出現「為反而反」的扭曲民意,只要是反官方、反公權,一定值得支持。人民日報連發三篇評論,正顯示主流媒體對話語權威失落的危機感,想傳達全力維護正統意識形態。
習近平是傳統文化道德保守主義者,但他不是禁慾主義者。改革開放30年後的中國,也不可能再回到毛時代扭曲壓抑的人性。東莞「繁榮娼盛」,確實該殺一殺歪風,但運動式的掃黃是否能持之以恆,一時很難說。習近平倡議樹立社會新風氣,凝聚民族精神,搶占意識形態陣地的治國治民方略,從中或可看出一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