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大:泰米生產在東盟走下坡

2014-02-26 10:45:3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泰國商會大學昨天(25日)指出,泰國大米生產在東盟地區呈現走下坡路趨勢,擬向新政府建議為稻農提供40%生產成本的資金扶持措施,以取代大米典押計畫。
 
商會大學國際貿易研究中心負責人乃安表示,泰國大米現時在東盟地區呈現走下坡路趨勢,擬向新政府建議取消問題重重的大米典押計畫,改為以生產成本40%直接補償稻農的方案。
 
如果新政府同意該方案,撥劃的40%生產成本補償資金應設立為直接用於稻農的基金,因為泰國農民種植稻米的成本目前在東盟國家是最高的,為每噸約9763銖,按40%計算補償資金約為每噸3905銖。設想每年進行兩次補償,每家農戶每次可享受9噸的補償待遇,累計一年要動用資金1960億銖,比典押計畫每年要動用3000億銖金額低許多。這筆補償資金直接付給農民,與典押計畫出現有較大漏洞和涉及碾米廠等較多環節的情況有較大區別。
 
乃安表示,泰國大米生產在東盟走下坡路,一個重要原因來自東盟地區更多的國家加強種植和出口,例如緬甸和越南,現時購買大米較多的國家是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但其政府也有不依賴進口、鼓勵國內農民加強種植和多食用其他食物的政策。如果從種植成本上分析,泰國稻米的種植成本在東盟地區水平最高,農民收入款項部分是最少的。分析每噸稻米種植成本項目,泰國為9763.4銖、越南為4070.76銖、緬甸為7121.76銖;每萊面積單位產量項目,泰國為450公斤、越南為900公斤和緬甸為420公斤;每噸稻米總收入水平項目,泰國為11319銖、越南為7251銖、緬甸為10605銖。每噸稻米農民實際收入項目,泰國為1555銖、越南為3180銖和緬甸為3484銖。
 
美國農業部預計今年泰國大米出口將居世界第3位,總出口數量約650-680萬噸,比2013年約減少20-50萬噸;越南將居第2位,總出口數量約780萬噸,比去年增加40萬噸;印度仍居首位,總出口數量為930萬噸,比去年減少約70萬噸。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