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必須堅持劉進圖的新聞路線

2014-03-05 18:41:1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香港「新聞界反暴力聯盟」2日下午在香港政府總部發起萬人反暴力集體,聲援前「明報」總編劉進圖,要求緝兇和維護新聞自由。劉進圖日前被砍6刀,生命一度危殆,幸好在加護病房搶救3天後,已脫離險境;不過,針對新聞界的黑社會式暴力行為,香港人不但不能放心,反而因劉案揭露的事實而變得更擔心,因為劉進圖只是一介書生,為甚麼行凶者如此殘忍下此重手?且最近數月,這種針對新聞界的黑社會式暴力行為已發生6、7起,但沒有一件偵破。 
 
香港人現在最想知道劉被攻擊的原因,這當然要待警方調查,但劉進圖表示,他沒有私人恩怨,因此最可能原因,就是他主導製作的新聞,引起一些人不滿和報復。明報總編輯張健波也說,可能是新聞惹來報復,他已將劉進圖過去兩年擔任總編時做的十多項敏感新聞整理出來,交給警方調查。 
 
鑑於最近數月發生多起針對新聞界的暴力事件(黎智英、陳平和施永青等報紙老闆被襲),上述報復猜想可能離事實不遠,新聞報導和評論難免會觸及一些人利益,因而遭報復,而報復目的就是恐嚇,務求新聞人停止發聲。不久前,商台新聞節目主持人李慧玲因敢言而被解雇,正是最好例子。 
 
劉進圖主導的新聞有甚麼特點,以致為他帶來麻煩?他的新聞路線至少有兩個特點。其一是追查和揭露真相。譬如,與「國際調查記者聯盟」合作,揭露中國領導層親屬在海外設離岸公司藏匿財富,又如追蹤調查香港新聞,連續以頭條和大篇幅追蹤報導港府不發牌給「香港電視網絡」。這種追蹤調查的採訪方法,在劉之前未見於明報,他擔任總編後,才有此路線。 
 
特點之二是編輯部獨立自主。這是追查真相必須具備的編輯方針,編輯部必須保持獨立,不受任何壓力影響,包括來自政治和經濟的壓力,甚至報紙老闆的壓力,才能徹底追查真相,這就是獨立媒體的精神。2月27日美國務院發表的2013年人權報告,特別提到香港一些在中國經商的報紙老闆,為向中國示好,不惜進行報紙內部自我審查。 
 
九七以來,香港政經情勢大變,政治方面,特首已成左派囊中物,立法會受親北京的建制派控制,梁振英政府聽命於中聯辦已是眾所周知。2017年直選特首,未選已先有定論,無可避免地走向大陸使用篩選人選方法,即參選人須經由提名委員會篩選,而提名委員會則由北京控制。 
 
經濟方面,中國經濟起飛,香港商人無不到中國經商;在大陸經商必須拉關係,就必須隨北京旋律起舞。像李嘉誠那樣公然直說支持新聞自由,還說沒有了法治,香港就什麼也沒有了,是難得的商人心聲。 
 
政經情勢大變的結果,政商兩界全面投向北京,言論盡是一片愛黨愛國之聲,而中國官場和商場文化則日漸入侵香港,以致香港原有的社會文明日漸萎縮,「內地化」不斷前進,「一國兩制」褪變為「一國一制」。 
 
中國經濟崛起,其中一種結果是大量黑錢湧進香港,尋找合法洗錢途徑,或從這裡再轉移外國;部分黑錢開始影響港府運作,廉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失守,前特首曾蔭權和前政務司長許仕仁也「不能倖免」。 
 
香港上述惡劣情況,正好顯示劉進圖新聞路線的重要,因為唯有追查真相和編輯自主,才能撥開主旋律霧霾,讓民眾看到一點點真相。展望未來,主旋律只會增強不會減弱,黑白講充斥社會,是非難判,事實真相隱晦難明,因此香港必須堅持追查真相的新聞路線。 
 
但追查真相工作不易,因為新聞工作者追查能力本就很有限;再者,如果幕後黑手是高官權貴,就算是警方和政府也不敢查下去;更難的是,傳媒本身難團結。香港約半數報紙屬左派,另有近半數沒有立場、沒有聲音,只有少數敢於走獨立自主路線,這個簡單分析足以顯示新聞界本身的分歧,要團結一致,沒有可能。 
 
不過,無論如何困難,支持新聞自由的傳媒和新聞人須團結,堅持走劉進圖的新聞路線;如果失去勇氣,不敢發聲,陷入黑社會式暴力所製造的恐懼氛圍中,那麼香港就真的如李嘉誠所言,完了。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