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新軍備競賽 最終會拖垮誰?

2014-03-08 10:38:2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政府5日宣布,今年軍事支出成長12.2%,折算達1316億美元。15年來,中國國防預算連續成長,近年達雙位數。而美國國防部日前宣布,陸軍兵力削減15%,從52萬人削減至44-45萬人,恢復二戰前的兵員水準,但將強化海空一體戰、網路和特種部隊兵員。《詹氏防務周刊》報告,去年全球防務經費增長重心在東亞,中日韓三國超過一半;美中消長下,中國國防開支2030年可能趕上美國,2050年軍力與美國旗鼓相當。美中軍費負擔都不輕,都是軍火出口國,誰會重蹈前蘇聯被軍備競賽拖垮的歷史?
 
領土紛爭導致潛在軍事衝突,東亞各國2013年軍費比2010年高出11.6%。美、中、日、韓、印度、澳、越都加入軍備競賽。有人深信,後冷戰時期軍備競賽是美國的世紀陰謀,用以拖垮中國,有如前蘇聯中了雷根總統「星戰計畫」的圈套一般。問題是美國財政力量減弱,強迫減支,連年裁減軍備預算,而中國採強兵政策,財力增加,大力更新軍備,此消彼長,誰拖垮誰,其實頗有爭議。
 
事實上,美國近年並未停止調整軍備和戰略,即使停產F-22戰機、F-35計畫延緩、裁減陸海軍人數,但發展X-37B空天戰機,兩小時內可打擊地球上任何目標;研發電磁砲,即將裝備軍艦,X-47隱型無人戰機、恢復隱形轟炸機發展、強化網路部隊等,都在發展新戰略和戰術,未必降低了軍事實力。專家認為,二、三十年內沒有國家能超越美國。
 
是誰發起新一輪軍備競賽?大陸官媒認為,中國第五代機試飛、反航母導彈,都是美國挑起。時間點看,美國很多新武器研發都在中國之前;技術上,美國優勢明顯,遙遙領先各國,概念創新的新武器、新裝備、新技術幾乎都從美國起始,美國是「始作俑者」。但中日競爭東亞主導權,中國大力發展反介入和拒止美軍的新武器,兩國隱形對抗,新軍備競賽是誰誘發,因果之間已很難論斷。
 
有印度媒體指中國也強拉日本進入軍備競賽,想效法美國拖垮前蘇聯案例拖垮日本,以便經濟上削弱日本,讓日本失去與中國競爭的實力。這些說法各有論據,顯示21世紀軍事博弈局面複雜,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大比拚。
 
美國在減支計畫影響下,2015年國防預算4960億元,比2013年6004億、2014年5749億減少甚多,未來十年可能再減支共1兆元,但無礙其世界軍費第一大國地位。2013年美國軍費是第2-13名的12個國家軍費總和。假設航母艦隊從11支減至6支,它仍是全球軍事霸主,常態化、財政已習於龐大國防開支是美國的優勢。
 
反觀中國,去年國防預算1392 億美元,今年1316億美元反而縮減,相對於各種軍備發展,頗不合常理,透明度不足,虛實如何並不明朗。外傳2020年自製第一艘航母將服役,最終建四至六個航母戰鬥群;依美國標準,每艘航母不包括艦隊其他軍艦,每年開銷達6.5億美元,中國開銷或許相對節省,但海軍造艦如「下餃子」未稍停歇,30艘建造中的戰艦、五代戰機、太空戰略武器研發,新增開支必然驚人,如何支應,外界迄難知曉。
 
關鍵在國防軍費占各國GDP比重。依2011年數據,美國占4.7%,中國僅占2%,全球平均水準是2.2%,但美中都有隱藏軍費未計入,兵員人事成本比例也不同,僅憑數據很難論斷誰可能被軍備競賽拖垮,各國也不會承認已負擔不起軍費。
 
新軍備競賽已出現是事實,最後如未發生戰爭是萬幸,也是「浪費」,但附帶能培養軍工產業、刺激經濟、軍用轉民用等周邊效益,不能說無益國家。大陸有「中國需要敵人,但不需要戰爭」之說,微妙勾勒出富國強兵的「中國夢」,花大錢能滿足強國願望,符合民心。美國也不會示弱,美中這場比拚可能得延續數十年才見勝負。
 
相對於貧窮、教育、基礎建設、照顧老弱經費缺乏,各國高額軍費印證「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古訓。艾森豪總統曾說,「每一支槍、每—艘軍艦、每一枚火箭都是對饑餓無食、寒凍無衣人民的偷盜,……這完全不是真正意義的生活方式,……人道主義被掛在鐵十字勳章上。」今天各國就是如此,但誰能認輸退出賽局呢?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