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空難中的國際救災觀察
2014-03-13 10:09:2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來西亞航空從吉隆坡飛北京MH370班機失蹤迄今已逾100小時,尚未找到飛機殘骸或有用線索。機上239人包含153位中國籍旅客失蹤,成為中國領導層和網民最關心話題。但事件鬧騰近五天迄無進展,中國、馬來西亞和越南互責,幾乎成外交齟齬,而各國競相派機艦加入搜救,展示高科技實力,到底是人道救災或國際比拚作秀,趁機伸張南海勢力範圍,也成複雜的救災政治。
人命關天,生要見人,死要見遺體。討論此事前,該為239位旅客和機組人員的不幸,以及傷心焦急的家屬致上最誠摰的關心和慰問。這件意外是近年和中國相關度最高的空難,也是中國崛起、網路通訊發達後,與中國有關的最嚴重空難。又因發生在南海周邊海域,涉及多個國家,事件懸疑離奇前所未見,家屬們備受煎熬。
四、五天來的發展,眾說紛紜,漫無頭緒。是恐怖攻擊或飛航意外,是高空解體或瞬間爆炸,為何波音這款高科技的成熟機種,出事後五天還找不到下落?由於機上出現兩名持假護照的身分不明旅客,是恐怖分子或只是轉機偷渡,說法南轅北轍。而吉隆坡機場安檢落後,未與國際刑警組織的被竊護照資料庫連通,竟未識破;飛航管制訊息混亂,班機究竟往北或往西飛,說法一再大轉彎,使搜尋更困難,事件有如「羅生門」。
這場空難發生時機太巧合。中國正值「兩會」召開,日前又有昆明恐襲,時機敏感,意外立即成全中國焦點。航班上近三分之二旅客屬中國籍,所以網路沸騰,相關發言達數億則,新聞也有數百條,幾乎搶走「兩會」光釆。
在網路光速通訊時代,馬航卻在班機失聯五小時後才發布消息,13小時才開記者會,短短三分鐘聲明,拒不承認班機墜海。此後發布消息反覆、彼此矛盾,簡直罄竹難書,以致網民要馬航「滾出中國」。實則,無論恐襲或意外,馬航也是受害者,時機巧合和危機處理失當,馬航形象聲譽重挫。
這場空難也成國際間競比人道、比科技、比效率,也比動員力的場合。「丑角」是馬來西亞和越南政府應「實至名歸」。兩國政府、軍方不斷發言,包括班機航向、發現漂浮機門或其他漂流物、帶狀油跡等,或想博國際眼球,但事後都證明不實,不斷更正,讓人見識不同政府和航空公司的作風效率,正是進步或落後的對比。
救災「主角」還是中美兩國。失聯地點在馬、越交界海域,部分島嶼歸屬權不確定,使救災變國際較勁場合。中國海軍「綿陽艦」在航班失聯兩晝夜後才駛抵失事海域,對比早已到場的美、馬、越機艦,許多網友質疑「行動緩慢」。此後中國艦艇不斷增加,李克強總理要求馬國政府須有說明談話措詞強硬,展現強勢是回應國內民意,是否藉事件扮「亞洲警察」,各人可隨己意論斷。
截至目前已有美、中、馬、越、菲、印、新、泰、澳、英、香港參與搜救,台灣也派軍機搜索太平島海域,12個國家地區至少25架飛機、40艘艦艇投入搜救。日本也想加入救援,人道搜救背後的動機,正凸顯南海特殊地位,各國參與救難都有意在言外目的,隱然中也彼此競爭。
班機爆炸傳聞中,美國匿名官員向媒體披露五角大廈全球監測系統,未在航班失蹤區域發現爆炸光點。潛台詞就是美國有能力控制和監視全球,「示威」用意明顯。而次日,中國立即調動十顆遙感衛星,加入支援大海搜救;越南也啟動一顆衛星加入。美國聯調局加入調查,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系統,找到兩名冒用護照者的面孔;中情局對冒用護照屬偷渡或恐襲,也加入研討,這些實力展示在維護美國領袖地位,各國救災操兵也互別苗頭,對內對外都有多重用意。
空難是不幸,卻是檢驗政府效率及文明指標的良機。多年前名古屋空難,日本處理有條不紊,整理所有罹難者遺體、肢體,洗淨、編號、冰存、羅列、拍照,供家屬辨認,讓逝者和家屬有尊嚴、被關懷,是體現文明和國力的典範。對比馬來西亞迄今的表現,只能說選擇航班又多了一些標準。體現對生命的尊重珍惜就是普世人權。中國網民這次除了臆測、謠言和情緒稍激,表現的人道情懷和關懷,都值得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