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調應對克里米亞公投危機

2014-03-16 11:06:5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為了緩和克里米亞半島居民16日舉行先「獨立」、未來可能「入俄」的全民公投,東西陣營外交對抗不斷升級,美國國務卿柯瑞和俄國外長拉夫羅夫14日在倫敦緊急會談六小時,無功而退。歐巴馬總統表示,如果烏克蘭「主權繼續受侵犯」,俄國將面臨「後果」。同時,美國趕在16日前,在聯合國安理會推動15日投票表決「不承認這次公民投票對克里米亞現況所做的改變」,但預料會被俄國否決。美國正努力把決議文字擬成中國不加入俄國反對,但投棄權票。只要中國棄權,歐美孤立俄國就算重大外交成功;而普亭如一意孤行,不尋找下台階,將承擔歐美經濟制裁和長期被世界孤立的苦果。
 
很難找到一個國際危機像烏克蘭一樣,讓中國這樣左右為難,而又如此凸顯中國國際地位舉足輕重。普亭、歐巴馬和德國總理梅克爾都分別與習近平主席通電話,大力遊說中國支持己方。此時,中國奉行鄧小平「韜光養晦,絕不出頭」的外交遺訓,是最好辦法。中國以自己國家利益優先,對東西衝突雙方含混其詞,左右不得罪是上策。
 
習近平上台一年半,以俄國為所有戰略合作夥伴的「重中之重」,「聯俄制美」輪廓隱然成形。在普亭有求於中國之際,北京溫語安慰莫斯科有必要。習向普亭提出問題發生是「偶然中的必然」,同情烏克蘭不同民族權益受威脅和社會秩序喪失,表達反對西方支持基輔廣場的暴民推翻政府,和普亭感同身受。這番言談卻被俄國國家電視台報導成「中俄對克里米亞問題達成廣泛共識」,顯然有誇張之處。中國未得到安理會決議文的精確措詞,和得知西方經濟制裁俄國的內容前,也不會容許譴責俄國的文字出現,都是想維持在雙方爭執中的平衡。
 
中國更要表達「不干涉他國內政」和「維護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的外交基本原則。習近平與歐巴馬、梅克爾通話中都重申此一立場。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也在安理會表示,中國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因為北京明瞭,中國內部的分裂勢力,疆獨、藏獨、蒙獨、台獨,甚至開始萌芽的港獨,都可引用克里米亞公投作先例,為自己發聲,北京在避免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正如俄國引用科索伏未與塞爾維亞中央政府談判,就以受到種族清洗為由,逕自公投獨立,歐美國家卻違反原則,給予外交承認。儘管歐美強調科索伏是特例,不能援例,且科索伏與克里米亞實情相差甚遠,但惡例一開,就無法遏止。同意一個國家部分領土內的人民,通過公投併入另一國家,如創下先例,其後患無窮,任何安理會成員國都不敢開先例,即使俄國也要三思。
 
增進聯合國和安理會維護國際秩序的尊嚴地位,符合中國基本利益。中國近代史飽受列強欺凌,尤其日本侵華恥辱和痛苦,不敢或忘。普亭在烏克蘭和克里米亞的凶悍態度,以武力造成既成事實,改變國界,再陳兵烏克蘭邊界施壓,是看準美國軍事干預意願很低,只能由柯瑞出面,譴責這是「19、20世紀的作為,不是21世紀的國家行動」。
 
這個案例讓中國人憶想起,日本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強占東三省,成立「滿洲國」傀儡政權,破壞中國領土主權完整。當時中國軍閥混戰,內亂外患不止,國力羸弱有如今天的烏克蘭。國際聯盟派出李頓調查團,調查結果不利日本,日本卻蠻橫退出國聯。英美毫無辦法,只有不承認滿洲國。這段以強凌弱的國際社會歷史,弱者任人宰割的痛苦,中國人永遠不會忘。
 
習近平參加索契冬奧會晤普亭,達成的協議之一,是明年二戰勝利70周年,中俄將共同盛大紀念,申明維護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因此中國更不可能承認克里米亞公投獨立合法,也不能認可克里米亞將來併入俄國;但俄國面對歐美經濟制裁,中國也會聲援俄國對抗過激的制裁,因為中國也受過美國長期經濟制裁之苦。
 
克里米亞公投,正在考驗共和黨人稱為「軟弱的歐巴馬」領導世界的能力。習近平外交上對東亞問題表現積極強勢,但面對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危機,卻須低調守勢,這樣做最符合中國利益。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