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亞洲投資銀行進入具體化階段
2014-03-23 11:14:2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際傳媒日前報導,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銀),以運用更多資金進行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倡議。自2013年10月提出以來,迄已得到10餘國回應,近期將加快腳步,完成整合行動。並預計在今(2014)年秋季簽署「亞投銀」的政府間框架備忘錄,註冊資本額初期約500億美元,由成員國共同認支。在舉世政經紛擾,各方發展備受阻窒的時際,喜聞亞洲區域內醞釀的關鍵性投資金融機構,已至呼之欲出階段;而東南亞國家聯盟又隱然居於核心支持地位,尤其令人深感振奮和期待。
基礎設施是國家立國的根本,涵蓋的範圍廣泛,自來隨著政治經濟的確立和發展,到達相當程度。有關方面必然從起碼的家庭、城市、國家、區域乃至更大環境,推動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項目。使環境朝向於長治久安、生活得以穩定繁榮,若干基礎設施項目,不僅為當時的昌盛做出貢獻,且有垂諸於久遠的地位,因此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是人類社會所不可或忘的一件事情,無論為經國濟世、追求發展,都該深入了解,全力推動。
世界金融海嘯影響到全球,貨幣的量化寬鬆政策,被歐美等工業國家當做紓解困厄的主要工具,任熱錢流竄,肆意炒作,舉世也只能隨之起舞,對經貿發展幾同迷失了方向和目標。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利茲(J.Stieglitz)卻頗不以為然,公開貶斥量化寬鬆政策是「以鄰為壑」。呼籲美國以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經濟型態,為未來的強勁增長奠定基礎。證以歐美工業國演變過程,基礎設施投資的優先性非同於一般,若政策發生偏差,影響深遠。因此縱在時下經濟復甦尚不明確時際,也要接受國際大師級人物的主張,將力量集中,投資做好基礎設施。
亞洲天然資源豐富、人口眾多,但一直受客觀條件影響,區域內大部分仍是開發中國家或甚至停留在低度開發國家地位,各類基礎設施向來因陋就簡。近年在區域發展推動下,經濟有了一些改善,若干領先經濟體逆勢成長的表現,也曾受到國際矚目。但是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有其全面性,舉凡觀念、政策、基礎設施、執行力、積極的態度等因素,都得調整到適當地位,才能合於永續經營的要求,進入現代化歷程。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推動成長的關鍵,絲毫不能輕忽。
東南亞國家聯盟在亞洲區域經濟整合上,有其先驅地位,近年各成員國力爭上游,對經濟成長也可謂有所表現。2011年9月間,10國財政部長並簽署一項成立東盟基礎建設基金的協議,希望藉以縮短東盟與主要富裕經濟體的差距。由此可見東盟對仿建設基礎設施的作用,已具概念並採取了初步行動。但是經歷了數年,外界始終不見這項基金有何作為,對於資金的投入,微不足道,專業技能的引進也缺乏表現。這一缺口若無法補救,東盟的進一步發展會變得極困難。
去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先後出訪東南亞,分向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執政者,提出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發展銀行的倡議。這項有專注於建設、促進區域互聯互通,達成經貿一體化功能的金融機構。成立後將按照多邊開發銀行的模式運作,支持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和其他生產性領域的投資。其專業、高效率的基礎設施投資、融資平台地位無疑可替區域內經濟體,解除難題糾纏,使所需的基礎設施適時完成,可謂發展中的大好消息。
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在上旬的相關說明中,指出籌建中的「亞投銀」是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內多邊開發機構。註冊資本金規模初步為500億美元,由成員國分期繳納,未來可根據業務發展增資擴股。中方的倡議和說明,不僅有東盟主要成員國執政者力挺,也得到10餘個亞洲國家參與首次多邊工作磋商會議。看來必將能按程序完成所有準備,使亞投行為經濟合作掀開新頁,為區域居民締造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