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亞太新區域經濟整合的期待

2014-04-14 11:09:2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由東南亞國家聯盟主導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正按程序順利進行相關議題談判的時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發表主題演講,就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議題指出:希望2015年能夠達成該RCEP協議,使區域和次區域合作水準得提升、亞太地區貿易投資利益最大化能夠實現。中國是應邀加入這項又名為「東盟—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印度自由貿易區協議」的重要經濟體之一,又是當今居世界經濟第2位的國家。在此關鍵時刻,得中方允諾願與各方一起積極推動談判進程,等於增加如期簽約的分量,無疑是可喜的消息,對新的整合能有發揮,自也多存殷切期待。
 
東盟10國於2011年邀請中、日、韓、澳、紐、印籌組「10+6」的自由貿易協定,並獲得相關經濟體慨然允諾,如同對國際區域經濟整合方面投下一枚巨彈,此亞太16國背景甚複雜,素少經貿合作、接觸的深入基礎。竟然要納入自由貿易規範下結盟、難度勢必很高;但是如果能克服窒礙,完成協議。則所建立的自由貿易區,將是「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外的最大自貿區。其貿易與經濟產值,占全世界的1/3,區域內總人口逾30億,國內生產毛額(GDP)逾16兆美元,如此龐大的單一市場,發展的潛力可觀。
 
國際對東盟10+6自貿區組建,持半信半疑看法,自有其依據。而東盟成員印尼獲推舉主導協商相關談判,擺明屬於純區域經濟整合,發展目標彰顯。因此在2013年4月下旬東盟高階層會在汶萊集會,敲定拼2015年底前簽定東盟10+6協議,程序性談判隨即啟動以來。相關議題照表操課,迄未聽說有杆格發生,實非易事。亞太16國有這般表現,相信是由於參加的經濟體,彼此間原本就有自由貿易協定。加上其自由化標準可能有比較多的彈性空間,並以東盟為中心,給予低度開發國家較長調適期,彼此相忍為謀的結果。
 
東盟10+6自貿區的建構進展暢順,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原因,是在此之前已經有了東盟10+1自貿區成立運作的經驗。東盟10國和中國於2002年始簽「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先後用8年時間依序完成「早收計畫」、「貨貿協議」、「服貿協議」、「投資協議」等項目。2010年1月10+1自由貿易區形成,近9成產品降為零關稅。此期間循自貿協議運作,整合了區域經濟,活絡了貿易往來,彰顯了利益共享。雙方僅貿易總額一項,在2012年已達4001億美元,和2002年相比,增加7倍以上。所謂「10年磨一劍」,共同努力的經驗可貴,將來新的更大規模的整合,對國際經濟影響,不言可喻。
 
印尼秉持東盟10+1的成就為基礎,推動東盟10+6自貿區協議談判,自有事半功倍的效應。而這項自貿協議的能夠照預定日程完成談判成立運作,除了於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正面影響,尤其要注意的國際環境混沌不明,有待於東南亞各經濟體做足多面向的準備,展開積極的發展行動,以備不時之需。譬如,國際貨幣基金於4月8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EO),分別下修今、明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雖然有悲觀、樂觀等立場不同的解讀,但若能在大規模的區域經濟合作精神下互通有無,就能從容許多。
 
在博鰲亞洲論壇的集會中,李克強強調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亞洲各國共同利益之所在。而中方所規畫的建設項目,包括新開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都將和東南亞相關經濟體有不同程度的關聯。這些大項目蘊含著許多商機,正待做好了準備的經濟體前去尋覓捕捉。
 
對東盟而言,10+6自貿區的預定成立時期,正逢東盟單一經濟體正式運作。如果能同時完成,等於是雙喜臨門,形成進一步全面發展的好兆頭。從開發中國家邁向小康階段,東盟擁有的10+1自貿區曾做出貢獻,且還在朝「升級版」進發;和明年將達陣的東盟10+6能並肩攜手豈不是一件大好事。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