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亞洲行 不易有突破成果
2014-04-21 11:12:5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白宮18日宣布,歐巴馬總統將在23日至29日展開亞洲四國之行,首站日本,隨後依次是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從歐巴馬此行訪問國家看,這是他強化「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固本」之旅。消極上,防止美國在中國持續快速崛起過程中,讓盟國失去對美國的信心;積極上,想增進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和影響力。但是否抓對藥方、對症下藥了,關鍵仍在華府和北京的關係。
歐巴馬此行距柯林頓總統1996年訪日本18年後,美國總統再度蒞臨東京。但巧合的是,他抵達之日,中國解放軍正在東海實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用美國太平洋艦隊情報作戰部長的分析說法,「解放軍正在為透過『閃電戰』迅速占領釣魚島作準備」。這個巧合使歐巴馬亞洲之行拉開序幕時,響起的正是美中兩大國較量的緊張旋律。
日本拚命想把歐巴馬這次到訪提高規格,稱為「國是訪問」,以凸顯日美軍事同盟親密關係。東京除給歐巴馬國賓待遇外,還想請歐巴馬住進國賓館,並與天皇共進晚餐,希望歐巴馬能停留兩至三天;但白宮堅持只多停留一夜,且不住國賓館,而住五星級酒店。從這些方面看,日本有意塑造美日很「麻吉」(日語,非常投契之意)的印象,還中國顏色,但華府似有驚覺,不想被外交利用。
烏克蘭情勢緊張未解,歐巴馬仍按訂計畫出訪東亞,凸顯美國對亞洲地緣政治的高度重視。儘管如此,他此次亞洲行,仍可能在三方面面臨盟國或國際社會對重返亞洲的戰略和具體措施的質疑。
首先,亞洲盟國可能質疑,既然普亭可輕取烏克蘭克里米亞,而美國毫無實質應對措施,萬一北京真的出兵釣島或其他爭議島嶼,美國又怎能義無反顧出手相助?因此,歐巴馬須說服東亞盟國,他在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並向東烏克蘭擴張問題上持柔性立場,並非放棄對盟國的承諾,也非美國霸權實力衰敗的表現,而是華盛頓仍堅信,與歐盟聯手透過外交途徑,可防止俄羅斯併吞東烏克蘭。四方會談16日達成協議,非武裝團體撤出及繳械,就有這層宣示功能。
正因如此,美國無需因烏克蘭變局,而修改「重返亞洲」的戰略。外界有人預期,烏克蘭局勢可能逼美國修正其「重亞輕歐」策略,讓中國像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反恐一樣,壓力紓緩,再贏得「黃金發展十年」,但白宮和美國智庫顯然都認為無此必要。換句話說,歐巴馬要向東亞盟國保證,東亞不會出現「克里米亞現象」。
其次,既然歐巴馬強化重回亞洲戰略,此行可能面臨日本、菲律賓要求:在釣島主權爭議和南海主權爭議上,美國放棄中立,明確站在東京和馬尼拉一邊,以便向北京傳遞強硬信息:一旦亞太起火,華盛頓絕不會袖手旁觀。歐巴馬此行會藉與日韓菲簽有協防條約,說服盟國,讓他們吃下定心丸,即無論日菲與中國發生任何爭議摩擦,美國還是有能力運用各種方式,防止中國動武,從而使緊張局勢維持在可控狀態。
再次,歐巴馬此行重點,應在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使勁,尤其日本還不同意對美國讓步。在中國經濟發展和人口市場誘因下,亞太國家難以抗拒中國市場的巨大誘惑,美國為首的國家建立足以與大中華經濟圈抗衡的自由貿易體系,才能以經促政,凝聚盟國向心力。但華盛頓面臨如何讓日本放棄所有農產品關稅的嚴重挑戰,日本立場可能使談判進入馬拉松式曠日持久狀態。
而美國與馬來西亞也因尋找馬航失蹤班機,引發互信問題,吉隆坡甚至出言批評美國挑撥中馬關係。南韓則面臨北韓金正恩不按牌理出牌,更需看到美國拿出有效辦法,讓北韓停止挑釁,最終放棄核武。
從以上綜述看,大部分棘手老問題,關鍵都在北京,一部分則在日本,美國有能力制止日本挑釁,就看要約束或放任日本。歐巴馬因11月有亞太經合會領袖會議在北京召開,這趟行程繞開中國,表面看是避免行程密集重覆。實則,美國也在營造國際新氛圍,向北京施壓。除非美中立場差距拉近,或各方比照烏克蘭模式展開外交協商,否則東亞的緊張氣氛,一時之間還很難化解。
关键词: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