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平衡」亞洲前 應先平衡自己

2014-04-26 11:59:4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歐巴馬總統亞洲四國行的重點日本,美國三軍最高統帥歐巴馬公開聲明,美日安保條約適用尖閣諸島(釣島),給安倍政府打了一針「強心安慰劑」,美國「再平衡」亞洲各方解讀不同,也成美中齟齬根源,現階段的核心,似乎是所有爭議維持現狀,等待和平解決,各方不能動武。但歐巴馬還是作了貌似偏袒日本的宣示,無異在威懾中國,認定中國是威脅來源。在中國看來,這明顯是拉偏架、不公平。釣島明明是中國固有領土,美國未制止日本「國有化」,還想拉攏日韓結盟圍堵中國而姑息日本尋釁,難怪中國將領回敬「別指望中國吞下損害主權和發展利益的苦果」。 
 
歐巴馬訪日前接受「讀賣新聞」專訪宣示,與安倍會談後又重申「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涵蓋日本管轄權(administration)下的領土,包含尖閣諸島」,美國總統首次明確宣示,讓安倍政府贏得一次外交勝利,北京不免感挫折不快。從中國角度看,歐巴馬過門不入,表面理由是今年11月亞太經合會北京峰會,歐和習近平又將見面,上月底海牙國際核安峰會兩人也會晤,毋須再訪中國。美方顯然也刻意操作外交「不平衡」,給中國施壓,紓緩美國的東亞盟友對中國的憂懼,增加對美國的信心。 
 
北京未能透過外交努力阻止歐巴馬對釣島問題明確表態,是外交的挫敗,但如考慮美國國務卿、防長早多次說過,或許就稍可釋懷。其一,口頭宣示雖有政治意義,但只要北京自始沒有動武奪下釣島的選項(官方一再重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也不希望中日發生戰爭,則美國的宣示始終只會是宣示而已,防止各方兵戎相見是好事。 
 
其二,美國反對任何破壞島嶼管轄權的單方面行動,雖針對中國武力收復釣島而發,核心意義卻在維護東海和平,「現狀」不能藉單方面行動改變。中國畫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被美國認定是改變現狀,歐巴馬宣示有「回敬」北京的隱意。但也是廣義約制中日雙方,日本今後任何「國有化」、建燈塔甚至象徵性駐軍等改變現狀之舉,中國都可據理抗爭,美國難再迴護日本。戰爭是軍事力量的交鋒,其必要性逼近時,並非任何口頭宣示所可抵擋。只是中國如有意動武,面對的將是美日軍事同盟,外加東亞國家和澳洲的聯盟,這才是北京最在意的。 
 
北京對歐巴馬的宣示反應相對平和,只由外交部發言人秦剛駁斥、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宣示「別指望中國吞損害主權的苦果」。同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南海會見美國國會眾院訪問團,還重申中美合作大於衝突。可見美中互信雖薄弱,但歐巴馬的宣示並未真正動搖美中關係的根基。 
 
美國竭力欲維持亞太和平,反對片面改變現狀,令人聯想到兩岸關係的特殊現狀。雖然兩岸關係性質不同於中日釣島爭議,也有異美國拉攏東亞盟國抗衡中國崛起的處境,但華府的東亞政策和整體思路邏輯,深值兩岸玩味深思。 
 
美日認定中國對東海、南海的主權爭議是擴張勢力,而非「保持現狀」。但新加坡大學政治學者鄭永年最近發表文章,觀點正好相反,他指美國重返亞洲和再平衡,是個重大戰略誤判。自鄧小平提出「擱置主權、共同開發」迄今,中國從來未改變立場,即「永不出頭」。美國的真正挑戰並非來自中國,而是自身的衰弱,世界警察力不從心後,一是想找更多盟友,二是尋找潛在敵人,中國自然中選。但其實中國努力在加入美國主導的世界體系,與體系接軌,中國並不想挑戰美國的「老大」地位;只是想照顧自己領土、主權等「核心利益」,中國多數問題總在回應外界挑戰,並未主動挑起事端,反而是美國人有誤判誤斷。 
 
鄭永年的論述可能觸及美國人的理解「盲點」,也道出北京的苦處。由於烏克蘭事件處理失利,使歐巴馬在大選年急於「失之歐洲,收之東亞」,挽回亞洲盟友信心,更強化圍堵中國氛圍。但美中之間如對東亞許多爭議早有「維持現狀」共識,只需華府轉變思路,不拉偏架、不偏袒日本,現狀就能輕易維持,和平也可確保。美國因自身實力走弱,不先平衡自己的理念和判斷,戰略貪婪只會使自己加速衰弱。
 
关键词:美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