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升中南半島的基礎設施建設
2014-05-05 10:09:4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當中南半島上「東南亞國家聯盟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各項相關建設穩定增長之際,中國雲南省於日前宣布成立「港航投資建設公司」。據簡單的新聞稿說明,新設的投資公司將推動該省水運發展。計畫以15到20年時間,全面開發出近9,000公里的航運里程,並完成區域陸水聯運互聯互通出境的主通道。雲南這項長程水運發展投資,雖屬境內的關鍵基礎設施,對於民生樂利大有嘉惠。但是就整體建設而言,水運的通江達海,則是區域經貿永續經營的基礎,可以使中南半島的進入現代化,得到啟迪和活力,有可觀的貢獻。
基本上,雲南省內有航運開發價值的河流有63條,有數10個可以發展航運的湖區,可開發航運里程近9,000公里。但是長久以來,在各種條件不夠或無法配合下,境內江河湖泊經完成開發,堪以充分利用的部分並不太多。雖然山川壯麗和潺潺流水,順其自然,也是環境維護的一種指標。但從妥善經營的立場,在顧及生態平衡下,使天然資源潛力得以發揮,改良當地生物物種的棲息條件,人類生活趨於寬裕富足、活動利便,卻也是生態學術方面的主張。這回雲南以成立專業投資公司處理水運,有其高瞻遠矚的觀念,各方自然樂觀其成。
雲南江河湖水資源豐富,推動發展水運,所懸目標,除了境內舟楫船舶川行通順,兼有觀光遊憩活絡物流之便外。還要全面建成瀾滄江──湄公河、紅河、中緬伊洛瓦底江陸水聯運互聯互通出境的主通道。真可以說是為現代水運樹立開發的標竿,令人心為嚮往,有殷殷期待。以建設雲南水運所需時間而論,15至20年並不算長,如果到時候能順利完成了,各方面獲得利益,固是一種滿足;對於中南半島上的各國,何嘗不是激勵的因素,讓當地更多的河川水源納入運用,顯然有其正當性。
在地理上,雲南和中南半島壤地相鄰,又是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江並流的源頭。中國境內的瀾滄江全長超過1,800公里,占河流總長的3/1以上。大湄公河實際上就是把中國和東南亞的陸上國家聯結在一起的紐帶,構成該區域國家相互依存的天然條件。所以1992年在亞洲開發銀行的倡議下,區域內6國共同發起大湄公河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以加強各成員國間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區域共同繁榮。中方自始即積極參與合作,時下雲南展開水運建設,列入3水陸水聯運互聯互通出境的主通道,與區域合作精神是完全契合的。
在大湄公河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下,中南半島的發展是在增長,但由於6成員國和「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的組成重疊。所以大湄公經濟合作的表現難以切割,無從做出具體說明。但是在區域內的關鍵基本設施建設,尤其是水運方面,可謂乏善可陳。湄公河在瀾滄江以下迄出海,殊少聽說有何投資項目,改善了該改善的航運設施。到2001年泰、緬、寮、中4國在主航道上正式通航,除了維安水準略為提升,其餘也談不上,說來是件憾事。
今年年初,美國知名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雜誌,按整體規模、經濟潛力等因素,將湄公河流域列為7個值得觀察、未來5年可望吸引投資人的國家和地區。得到外方的垂青,對大湄公河而言,可當做榮譽,卻也是進行深入檢討的契機。「外交事務」認為中南半島有逾3億人口,2020年前整體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望突破一兆美元,基本形勢是好的。不過若挪動一下這些自由貿區貨貿、服貿、投資等協定所累積成的優點,就能看到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差、教育品質低、環保措施未能維護湄公──婆羅雨林的令人心疼。希望國際的鼓舞和雲南推動水運建設的積極性,能促成中南半島將改善基本設施拉升到優先地位,將來也和雲南同步發展。
关键词: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