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衝突反射國際戰略格局變化
2014-05-18 11:07:4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越這次南海衝突來勢凶猛,衝擊強烈。不但雙方船隻海上幾百次連續衝撞,越南官方更暗中鼓動縱容暴民打砸搶外資工廠,範圍遍布全國,凶神惡煞暴力程度,震驚世界。此事如何收場,還在發展中。雖然多數專家認為,短期內中越尚不致爆發戰爭,但它突顯環繞著中國南海海權鬥爭的長期和凶險複雜性,也反映中越長期恩怨和東亞戰略巨變的歷史。
中越為了南海海域畫界和爭奪海洋資源結怨,由來已久。越南這次如此高調反擊,應是認定中國沒有事前打招呼,逕行把巨型鑽油平台拖到爭議海域作業,而美國總統歐巴馬到東南亞宣示「亞洲再平衡」政策,鼓勵東盟聯合抗衡中國崛起,越南也深受鼓舞。歐巴馬前腳才走,中國馬上就侵門踏戶,把有「流動領土」 之稱的鑽油平台拖進自家門口。越南明知海軍力量遠不如中國,也敢悍然發動船隻騷擾,無法得逞後,越南官方惱羞成怒,祭出民族主義大旗,煽動民氣,而國內經濟衰退,通貨膨脹極高,民怨很深。
據傳越南總理阮晉勇發手機短信,容許人民打砸搶三天。越南民性強悍,號稱「侵略深藏我們血液,抵抗也深藏我們血液」。中國與越南打交道多年,深知越南不是菲律賓,不是善與之輩,絕不能輕言退讓,但也不能擴大衝突。所以中國嚴格管制國內媒體宣傳口徑,不讓多報導越南燒搶華人工廠情況,以免大陸也燃起民族主義之火。畢竟中國南海出動鑽油平台的大動作,主要還是針對美國在東亞煽風點火而來。
正訪問美國的解放軍總參謀長房峰輝當著美國參謀首長聯合主席鄧普西之面,強勢表達「我們說得到,做得到。老祖宗留下土地一寸也不能丟。」這是對美國偏袒越菲日,指責中國單方面破壞現況的回應。習近平也拒絕會見來訪的美國總統特使財政部長,以示不滿。
中國南海海權之爭是關乎21世紀中國海洋強國的關鍵之舉,不可退讓。這次中越引爆衝突,是早晚必有的發展,從整體戰略角度觀察,可分三個不同層次。最低層是中越雙方爭奪,中國占上風。其次,是東亞和東南亞區域之爭。日本、東盟、印度各國都害怕中國強大,安全上都想拉攏美國,美國樂得插手,對中國區域戰略情勢不利。最高層則是中美俄大三角平衡關係。俄國總統普亭即將訪問中國,這是俄國在烏克蘭危機面臨西方強烈抵制、施壓經濟制裁之際,希望中國助其一臂之力。普亭此行姿態很低,在天然氣供應中國上可達協議。大三角博弈關係方面,中國「聯俄抗美」的戰略隱然成形。
今天中越衝突比起1979年鄧小平發動懲罰越南自衛戰的戰略情勢,真有恍然如夢之感。當年中國在大三角關係上處於最弱一方,中國最懼怕北方惡霸蘇聯突然南侵。而越南是北極熊飼養的南方小霸,南北夾擊中國。鄧小平當年訪問美國,重點之一就是爭取美國默許認可中國發動懲越戰爭。當時蘇聯向外擴張如日中天,美國必須聯合中國抵制。在東南亞中、美、東盟支持赤柬,對抗越南。如今越南與美國暗送秋波,抵抗中國。雖然越南國庫空虛,辦不起亞運,但充實海空軍最新武器卻不遺餘力,越南已成俄國武器最大買主。
中國與越南的歷史關係複雜。越南一直視中國為最大威脅,抵禦中國是越南民族的歷史主線。漢朝馬援是中國英雄,卻是越南人眼中的惡霸,越南也成為最儒化的中國藩屬,越南人心理上並不臣服中國。近代和現代越南與中國關係見證了中國在西方列強侵略下的演變。130年前,1884年中法戰爭結束,越南脫離中國,成為法國殖民地。
60年前,1954年奠邊府之戰,法國投降,結束殖民。當年中國總理周恩來率團出席印支半島日內瓦國際和談。這是中共1949年建國後,中國首次國際發聲,出現了著名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一幕。會議中,中國迫使北越接受西方支持的南北分立。越戰中,「同志加兄弟」的感情,中國武器和財政援助越南不惜一切。但越戰一結束,中越卻成為仇敵,至今恩仇難泯。
簡單回顧中越歷史,可知極難論斷雙方立場。隨時可能因為國際情勢變化,敵變友,友變敵,這真是國際利益和現實的最大嘲諷。
关键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