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拿千名逃美貪官 中國缺撒手鐧

2014-05-19 17:19:4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肩負中國反腐大任的中共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日前誓言,「加大國際追逃追贓力度,決不讓腐敗分子逍遙法外,給妄圖外逃的腐敗分子以震懾」。大陸官媒也爆料,指當局已向美國開出上千名貪官名單,尋求美國協助,把他們捉拿歸案。由於跨國追人、追贓難度甚高,王岐山的誓言可能流於震懾貪官的政治姿態,對愈加猖獗的貪官外逃趨勢,恐難起到「絕殺」作用。
 
貪官外逃一直是大陸反腐的棘手難題。尤其中共18大後,習近平與王岐山鐵腕反腐,官場「官不聊生」,巨貪們在絕望下,只好走為上策。例如最新被查處的貪官、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家中竟搜出人民幣上億元現金(合1600萬美元),這些錢如果早就轉移國外,魏鵬遠和家人絕不會死守北京,束手就擒。撈飽就跑,或風吹草動就逃之夭夭,成為海外貪官兩大類型。
 
中國海外貪官規模多大?依中國社科院報告,從90年代中期以來,外逃黨政幹部、公安、司法幹部和國家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及駐外中資機構外逃、失蹤人員,人數在1萬6000至1萬8000人,攜帶款項達8000億元人民幣(合1284億美元)。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估算,外逃官員攜帶出境金額,保守估計1兆人民幣(約1605億美元)。「按照人均攜帶1億元人民幣估算,要在國外過上比國內更好的生活,必須有雄厚的『黑金』做保障,不到這個數額級別,他們也不會選擇出去」。
 
大陸媒體估計,去美國的貪官約占外逃貪官的半數。以此判斷,官方「環球網」披露「千餘名貪官」,應僅為逃美貪官的很小部分,或者說,可能只是捲款金額巨大者。
 
中國社科院今年2月發布「法治藍皮書」預期,「2014年,腐敗公職人員外逃現象可能加劇,特別是前期已經有關係人和資金在境外的公職人員外逃風險增大」。究其原因,是持續反腐高壓下,腐敗貪官在大陸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受賄不再容易隱蔽,所以存在資金需要轉移迫切需求,原本不想出逃的官員,也可能學「前輩」們,想出逃海外。
 
而一旦外逃成功,要追捕就十分艱難。有研究指大陸追緝一名逃到東南亞鄰國的貪官要花10萬美元,而追緝逃歐美的貪官成本甚至高達數百萬美元。尤其不少貪官通常擁有多國護照,早已隱姓埋名,更難尋覓蹤跡。
 
大陸境外追緝外逃貪官的路徑大致有四條,包括引渡、移民遣返、異地追訴和勸返。引渡雖然最正規,卻對美國等已發達國家很難奏效。中國只與36國簽訂引渡條約,都局限周邊國家,與美、歐、澳等並未簽約。美國雖是中國貪官「第一外逃地」,但大陸捉拿逃美貪官卻無功而返。非法移民遣返作為不具備引渡條件的替代方式,是緝捕外逃貪官的重要手段,但只限個案合作。過去十年間,美國遣返的中國貪官居然僅有寥寥的兩例。
 
異地追訴由於國與國之間法律制度不同,更難達陣。而「勸返」手段對拖家帶眷、不顧一切逃亡海外的貪官來說,幾乎如緣木求魚,成功可能性極低。
 
說到底,海外追緝外逃貪官缺乏「撒手鐧」。美中司法部門自2007年就展開追緝貪官的司法合作,聯邦調查局國際執行局局長湯姆斯曾公開宣示,中國任何嫌犯逃來美國,只要中國司法部門提出要求,美國也查證確實有犯罪行為,就會「來一個,查一個,遣返一個」。
 
美國態度看似堅決,卻是話裡有話,那就是任何案件,都得經美國「查證」,並非中方說了算。而美中之間司法制度和對人權保障制度的認知存在分歧,中國的刑訊、取證以至整個司法體系,很難取得美國法官信任,增加合作的困難,美國於是變成「貪官天堂」,要追緝談何容易! 
 
中國有輿論認為,美國等西方國家不願把中國貪官遣返,是看中他們擁有大量財富,能一定程度上刺激經濟,甚至指望培養貪官成「反中勢力」。這種看法似流於偏頗。美國講求法制和證據,中國欲成功讓美國協肋緝拿貪官,還得真正下定決心、提供證據,而不是怕「物傷其類」,只說不做。中國本身也須堵塞外匯漏洞、有效甄別企圖外逃貪官,多管齊下,才是反貪的正途。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