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倡亞洲新安全觀 不易推行
2014-05-27 09:18:4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 1 日在上海第四屆「亞信峰會」,提出亞洲新安全觀,強調亞洲的事情與問題由亞洲人民解決,首度倡議「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四項理念的亞洲安全觀,並納入「上海宣言」。習主席的亞洲新安全觀,與前主席江澤民的「新安全觀」遙相呼應,只是亞洲新安全觀行得通嗎?
亞信峰會號稱「亞洲安全領域最大的多邊論壇」,習近平發表專題演講表示,當前亞洲地區安全合作進程,正處在承前啟後關鍵階段,「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這屆峰會共有4 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與會,是亞信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議。他說,形勢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時代」;「亞洲的事情,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辦;亞洲的問題,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來處理;亞洲的安全,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
1999年3月,江澤民訪瑞士期間,在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首次提出「新安全觀」,強調以軍事聯盟為基礎、加強軍備為手段的舊安全觀,無助保障國際安全,更不能營造世界持久和平。由於在未來防止核武擴散、推動核裁軍、解決區域衝突及非傳統領域安全是國際社會重要任務,須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安全觀。
江、習都提新安全觀,但兩者有同有異。首先,都強調共同或平等。江認為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對話、協商和談判,是解決爭端、維護和平的正確途徑;習則認為「共同」是要尊重和保障每個國家安全,是普遍、平等、包容的。
其次,都強調傳統和非傳統領域安全非常重要。江體認非傳統領域日益重要,不下於防止核武器擴散、推動核裁軍、解決區域衝突等傳統領域安全;習則統籌維護傳統和非傳統領域安全的「綜合」概念,強調對恐怖、分裂、極端等三股勢力,必須採零容忍態度。
第三,都強調協作或合作解決國際或區域爭議。江認為各國須透過國際合作解決爭端;習則認為只有通過對話合作,才能促進各國和亞太地區安全。
第四,都傾向以軍事聯盟為基礎、以加強軍備為手段的「舊安全觀」無助保障國際安全。江認為須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安全觀,並積極探索維護和平與安全的新途徑,以營造世界持久和平;習強調「可持續」的亞洲新安全觀,認為安全和發展必須並重,才能實現持久安全。
更重要的,習近平顯然比江澤民更具雄心壯志。江澤民只想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安全觀,並積極探索維護和平與安全的新途徑,以保障中國的和平與安全,讓大陸掌握戰略機遇期。習近平提出「亞洲新安全觀」,主要目的是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亞洲新安全價值體系。未明說的是,由中國居主導,排除亞洲以外國家參與,間接抵制美國組亞洲版北約的意圖。
令人懷疑的是,亞洲早已呈現多元價值,有不同政治體系、價值觀,從民主、威權到極權,從憲政民主、寡頭政治、個人獨裁、法治、自由、人權,紛然雜陳。具有中國特色的亞洲新安全價值體系,如何讓亞洲各國欣然接受?
其次,「亞洲新安全觀」納入亞信峰會的「上海宣言」後,涵蓋47國和國際組織的國際組合,隱然以北京為領導。但中俄兩國皆有各自的戰略考量,進行能源、經濟、科技與軍事等多樣合作。但俄羅斯會甘於接受中國主導嗎?
第三,習近平2012年提「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向華府表明尊重美國的霸權領導、不挑戰美國地位,並願和美國合作共同處理國際事務。他也說「太平洋夠大,足夠讓中美兩國同遨遊」。但2013年10月亞太經合會峰會,他卻說,東南亞國家要像一束筷子一樣團結,才不會為外來勢力所分化挑撥。他所謂外來勢力就是美國。在戰略互疑下,雙方如何在亞洲新安全觀下合作?
習近平提出亞洲新安全觀,當然想成為亞洲新安全價值體系的主導者,即使不是要取美國而代之,也要與美國平起平坐。只是中美兩國政府體制、意識形態、價值觀、戰略體系迥然不同,並在東海、南海、網路安全方面高度競爭、針鋒相對,又如何分享亞洲新安全價值體系?
关键词:習近平倡亞洲新安全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