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敵意續升高 華人可能受累

2014-05-29 10:43:2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中間的戰略競爭,局勢愈來愈緊張。美國司法部起訴五位中國軍官,指控他們竊取美國企業機密後,中國不甘示弱,2 6日發表長逾萬言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控美國監聽中國領導人、攻擊政府機構、盜竊手機資料,雙方敵對再升高。對照俄國總統普亭日前訪華,中俄簽訂天然氣供應協議;中俄海軍聯合演習,兩國聯手對抗美日隱然若現,中日戰機續互相迫近,亞洲新冷戰氣氛瀰漫,不但使美中新型大國關係面臨破局,北京27日續下令國家企業禁用美國IBM電腦,雙方貿易戰有擴大、導致兩敗俱傷之勢,在美華裔也可能無端受牽累和傷害。
 
去年6月,歐巴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在加州莊園峰會,確認兩國走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積極有力推動各領域合作,有效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營造新型大國關係。美國防長海格今年4月訪北京會見習近平時,習再次強調這些原則。但相隔僅一個月,美中關係卻完全走調,頗有「處處敵對,風雲變色」之感,雙方關係為何急轉直下?
 
美中之間存在戰略互疑,本須求同存異、鬥而不破是先天的現實。「有效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美國看來卻是中國處處挖美國牆腳。舉最近實例,史諾登洩密後叛逃香港,中國未同意予引渡回美,反而讓史諾登潛赴俄國;聯合國反對克里米亞公投案、譴責俄國案,中國都投棄權票,北京想美俄都不得罪,但白宮看來卻是說一套、做一套,暗助俄國。
 
反觀北京看美國,釣島主權爭議,海格、歐巴馬先後宣示適用美日安保條約協防日本;南海方面,華府背後支持菲律賓,是馬尼拉敢向中國嗆聲的主因;向來較臣服中國的越南,也在美國助理國務卿羅素訪河內後數日,縱容民眾大規模「反中」示威,變成反外商暴動,都使北京懷疑華府運用日菲越「代理」反制中國。
 
普亭深明美中的矛盾和互疑,趁參加中國主辦「亞信峰會」,成功簽訂中俄長期談判無果的天然氣合約,長達30年供期、金額達4560億美元,為中國戰略能源部署大力推了一把。即使中俄歷史糾葛、地緣政治競爭和互信也不足,難成真正軍事同盟,但普亭居間巧妙操作,儼然形成中俄「蜜月期」,既離間美中關係,更加大美中互疑。
 
這個節骨眼,歐巴馬本該拉住中國、穩住情勢。但美國卻起訴五位中國網軍軍官,想「威懾」解放軍勿再從事企業竊密,但把各國慣例都檯面下交涉的網路駭客戰搬上檯面,成為外交對陣籌碼,是一大失策。在此局面下,北京焉有不仿造中美人權報告對壘模式,「回敬」萬言書,指美國才是最大隱私竊密國。美國連串戰略失誤和誤判,是如今美中緊張呈螺旋式升高的主因。
 
美國逢期中選舉年,兩黨都難對中國示弱是傳統,對中國強硬或屬政治「內需」。美國人擔憂霸權衰落,中國取而代之,加深為難中國的心態。實則,美中官方政治雖有分歧,但貿易依存度仍高,中國資金如今成美國振興經濟的救命丹,美國的中國觀光客、留學生排名都居前列,帶來巨額資金、消費,貢獻美國巨大,「官冷民熱」旁證美中緊密關係被政治扭曲了。
 
美中敵意如續升高為貿易戰,華商可能遭無謂損失。美國華裔移民、留學生也容易因美中敵意連帶受害。過去美中面臨對峙時,全美各地常見「中國豬,滾回去!」等仇恨言論,華裔在街上都可能遇莫名其妙的羞辱言行。身為華裔,我們應期待美中停止對峙,和睦相處,共存共榮。
 
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亞當‧圖茲27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說,一些指標衡量,美國即將把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地位讓給中國,有人認為,中國領導世界的時代指日可待。但回顧美國崛起成世界首強的歷史,權力不單來自經濟實力,還有世界局勢、民主體制和兩次世界大戰影響等因素,才造就美國首強。中國不可能重演美國式崛起,也很難取代美國,過度執著反而激起不必要的對抗和衝突。
 
信哉斯言。這個觀點既可讓期待中國取代美國者深思,也讓懼怕中國取代美國者寬心,毋須處處敵視中國。大家認清現實,使一些擾人的敵意,或可找到沉澱和歸宿,美中才能回歸和平競爭。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