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新潮 史丹福超越哈佛

2014-06-03 11:35:5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哈佛日前舉行畢業禮,但畢業禮演講人彭博(前紐約市長)的風采,卻被雪柔桑德柏格(Sheryl Sandberg)所淹;桑德柏格是臉書營運長,她先一日在哈佛的Class Day演講,大受畢業生歡迎,這並非因為畢業生想聽她談女性運動 (自去年春天出版「Lean In」一書以來,她就大大走紅),而是她來自矽谷和臉書,代表著年輕一代最嚮往的地方。 
 
哈佛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美國第一學府,但人們不得不承認,在近年的科技潮流下,這個地位已被代表科技的史丹福所超越。史丹福不僅連續兩年本科生錄取率全美最低(去年5.7%,今年5%,創下全美大學歷來新低);過去六年的「普林斯頓評論」調查也顯示,史丹福五度成為全美高中畢業生的「夢想大學」。 
 
以全美大學排名來說,哈佛和史丹福或相差不遠,兩校的文理法商醫也可能在伯仲之間,但以電腦和工程而言,哈佛落後於史丹福則是定論。去年,史丹福頒發的本科生學位,26%都是電腦科學和工程,是哈佛的三倍;去年史丹福90%的本科生,每人至少選修一門電腦科學課,哈佛則只有約50%。 
 
史丹福以電腦和工程出名,更以畢業生聞名於世。Google、雅虎、惠普、思科、Netscape等公司都是史丹福畢業生所創,史丹福校園有「蓋茲樓」(Bill Gates)、「休維特樓」(William Hewlett)和「帕克樓」(David Packard)等建築物,學生每天在這些建築物之間穿梭,形同踏著這些科技名人的腳步,走向創業致富之路。 
 
事實上,史丹福2012年所做的一項報告就顯示,史丹福校友創辦的公司(單在加州就有1.8萬家), 2011年營業收入已達2.7兆元,如果史丹福是一個國家,已足以成為世界十大經濟國之一。 
 
哈佛是378年的老店,學風向來兼重文理,法商醫的地位也顯赫超然,但是卻不得不承認,電腦和工程比不上史丹福。哈佛有兩大著名輟學生,一是微軟創辦人蓋茲,二是臉書創辦人查克柏格,他們卻沒有增加哈佛電腦和工程的聲勢,因為他們都是輟學到別處創業的。蓋茲回西雅圖,查克則到矽谷;2004年春天,查克來到矽谷,找到50萬元的第一筆投資(慧眼識英雄的是矽谷創投家Peter Thiel),得以在巴洛阿圖設立臉書總部。為什麼查克要西來?因為波士頓沒有矽谷的創業文化,找不到投資。 
 
史丹福的學風則最重創業。史丹福設有不少創業課程,譬如「如何設立初創公司」、「創業精神」、「創業設備」、以及「創業與創新」等;這些課程規定學生自做項目,落實創業意念,又邀請矽谷創業家和創投家到課堂現身說法,學生所做項目有潛力,就可能直接獲得創投家投資,這是史丹福對年輕一代最誘惑的所在。 
 
靠近矽谷是史丹福的最大優勢。去年4月,史丹福電腦系10多名學生一起輟學,在矽谷創辦公司,打破歷來最多電腦系學生出走的紀錄,可見校內的創業氣氛,也標誌著近年大學生輟學創業的熱潮。史丹福是啟發夢想的最佳校園,矽谷則是實現夢想的最佳場地。 
 
在美國,東岸的新英格蘭,向來是文化重心,為西岸所不能比擬,但作為東岸文化重鎮的哈佛,現在卻被西岸的史丹福所壓倒,反映出美國文化重心西移,史丹福和矽谷代表的科技文化,成為21世紀的主流。 
 
西風壓倒了東風,值得一問的是:從文理法商醫的全面發展走向較偏較狹的電腦科技是否合適?去年,「紐約客」曾發表以「史丹福的末日」為題的文章,批評史丹福與商界走得太近,失去學術獨立的精神,成為商業附庸。這種自由派的指責可能言過其實,美國人經常將經濟和創新掛在口邊,史丹福正是推動創新的最大動力,自由派以反商業的意識形態譴責史丹福,可能找錯了對象。況且,電腦科技是21世紀的未來,當前最有發展空間的領域,人工智能和智慧潮流(智慧手機、智慧汽車、智慧房屋…)還正方興未艾。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