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網戰愈演愈烈 站哪邊?

2014-06-04 09:39:5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司法部日前起訴了五名中國軍官涉嫌網路間諜罪,這五名解放軍照片被放在FBI頁面上,美國司法部還在網站上詳列每個軍官在哪一天、進行了什麼樣的任務,明示西屋電力、美國鋁業等六家美國企業受駭。北京立刻在第一時間否認,認為華府動作「別有用心」。同時,中國官方也拿出數字反控,指出有2077個位於美國的木馬或殭屍網路控制伺服器,從今年3月19日至5月18日控制中國境內約118萬台主機。
 
緊接著,消息傳出今年8月於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兩大駭客年會,美國可能不發簽證給中國籍駭客,作為遏制中方網路間諜活動的另一表態。而中國不僅宣布中止兩國的網路研究合作,並於5月20日宣布政府部門的IT設備禁止使用微軟公司的Windows 8作業系統,不僅如此,中國亦決定以所謂的浪潮(中國企業)計畫全面替代IBM在中國伺服器業務,此舉不僅引發80餘IBM員工跳槽到浪潮,而浪潮集團在香港上市浪潮軟體股價也因此連續數天的漲停。看來美中網戰一時三刻恐還不會落幕,甚至可能有愈演愈烈之勢。
 
事實上,網路戰爭也不是起於此時,為何美國此次會如此大動作,起訴中國軍官?就美國司法部部長霍爾德(Eric Holder)的說法是,美國每日監控網路,是考量國安,而非如中國政府為了商業利益進行網路情報工作,「在全球市場中,企業的成功應該取決於個別公司的創新和競爭能力,無關乎政府有沒有在後面監控或竊取商業機密。」換言之,美國認定中國的網路活動早已超越國安範圍,幾乎到了無所不為的地步,包括偷取商業秘密,破壞銀行、電力和通信網路等。
 
根據「美國智慧財產權委員會」指出,2012年美國因商業機密遭竊,損失金額高達3000億美元,其中有五成到八成都是中國駭客所為,並建議美國反守為攻。
 
我們認為,商業利益只是冰山一角,對未來長期而言,美國更關注的當然不只那每年3000億美元的損失而已。在可見的未來,任何一個國家想單單靠傳統或戰略武器癱瘓美國,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但解放軍研究多時的超限戰,亦即不對稱作戰手段,例如,透過網路,短時間阻斷美國商流、金流、資訊流、電流是有機會的,這當然構成美國國家安全的實質問題。
 
正是基於這方面的顧慮,美國政府在前兩年起草了新戰爭法,把網路戰爭也納入範圍,一旦通過國會批准,以後就可依法發動網路戰,而不僅僅只是目前的監控行為而已,也就是說,美國網軍不會僅僅等(或監控)敵人來駭,甚至可以主動攻擊,把敵人網路系統設備全部破壞掉。
 
在這樣沒完沒了的網戰下,不僅許多美中雙方企業被捲入其中,就連其他國家企業,恐也無法完全置身事外,紛紛得被迫選邊站。最近台灣鴻海集團是否能使用中國華為公司的通訊設備,便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互槓。也不僅台灣如此,南韓於今年初,也已將所有與美國通訊行為的電信設備更換為非華為製。隨著美中網戰越演越烈,影響恐還不僅於此,未來可能只要與類似華為背景的中國企業形成供應鏈體系,都可能是被美國市場拒絕;同樣地,台灣的資訊產品若掛上美國軟體(如Win 8),在中國銷售可能也會受到限制。
 
事實上,美中即便沒有網戰,未來類似美中相互阻隔的劇碼也將持續上演,例如,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若生效,國際生產供應鏈體系也將產生結構性改變,過去國際產業上下游從日本、到台灣,到中國(或東南亞)組裝,再到美國市場銷售的供應鏈,將被裂解。同理,在快速崛起的中國內需市場上,與美國企業合作,可能再也討不了便宜。看來,無論是美中網戰或華府、北京區域競合,其他國家及企業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关键词:愈演愈烈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