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和中國不同的「八九、六四」軌道

2014-06-07 10:52:1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總統歐巴馬這幾天訪問歐洲,6日他參加二戰盟軍諾曼第登陸70周年紀念日。5日他在北約和歐盟所在地—布魯塞爾參加G7高峰會,這是G8開除俄國之後,西方工業化國家領袖首次集會,面商如何因應俄國在烏克蘭、中國在東海南海的動向。做為西方盟主,歐巴馬4日先訪問了加入北約15年的國防前線—波蘭,他在華沙中心的城堡廣場發表演說,鼓吹人類共同追求西方自由民主基本價值。其中特別提到25年前,1989年6月4日同一天發生的歷史大事。
 
他說:「自由並不具有必然的保障。歷史告誡我們,絕不能將進步視為理所當然。25年前的今天,當波蘭人在這裡投票時,坦克正在世界另一端的天安門廣場摧殘和平的民主示威。自由的恩典必須靠贏得,靠每一代人——包括我們自己——不斷更新。對此我們今天必須重新作出承諾」。
 
那一天,波蘭選舉計票完成,團結工會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東歐各個共產主義專制政權開始逐一和平解體。像海嘯一樣,11月初柏林圍牆就倒塌了,東西德統一。兩年後蘇聯解體。1989年東歐變革的星星之火,是由波蘭人民點燃的。在他們尋求結束共產專制之際,歐洲各方能堅守非暴力、談判和妥協,是因為天安門屠殺事件時刻警惕他們:「記住天安門,不要做過頭。」
 
可是「蘇東波」的教訓卻震醒了中共,促成了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重新啟動更大規模的向西方資本主義靠攏的改革開放,以求自救。25年來,中共堅持的共黨專制的政治緊縮,經濟全球化開放,形成了中國特色發展模式。有人稱之為「列寧資本主義」或是「黨國制資本主義」,總之,不是西方傳統政治經濟理論能夠解釋的非常規道路。
 
僅管有人諷刺那是:「非驢非馬的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但是沒有人能否認,中國社會轉型是人類歷史最罕見、規模最浩大的經濟變化。成就極大,問題極多,前景極端不確定。25年前沒人預見。
 
25年來波蘭的發展令人驚艷。用歐巴馬的話來形容:「這裡看見自由市場的力量和艱苦改革的成果——摩天大樓高聳入雲,高速公路遍及各地,高科技中心處處開花,生活品質達到上一代波蘭人難以想像的水準。這裡看見民主的力量:公民自由發聲。政黨誠實競爭選票。司法獨立,新聞自由,公民社會日益壯大。政府的存在是為了人民,不是為了壓制人民。波蘭的進步表明,思想有永恒的力量,自由人民視為珍寶。
 
談到東歐,中國和美國大不相同。中國不大提波蘭經驗,他們喜歡多談烏克蘭顏色革命悲劇。波蘭和中國在25年前同一天發生了影響人類政治歷史兩種不同的發展軌跡。波蘭開啟了政權和平轉移更換的奇蹟,不發一槍一彈,只要人民勇敢站出來投票,就能迫使波共拱手讓出政權。中東歐地區被蘇聯帝國壓抑的自由政治傳統被恢復了,繼續沿三百年西方歷史發展。瞻望十年之後的波蘭,很少會有什麼懸念。波蘭會和今天西歐任何國家相似。
 
六四天安門事件是獨裁專制政體面對人民自發挑戰時的傳統回應,但25年來的中國發展經驗卻是從來沒有人預料到的,它突破了人類歷史想像力,把一黨專制統治和資本主義活力前所未有的結合起來。世界所有比較政治學者都在搔著腦皮,想要尋求解釋中國現象的新社會科學理論。對於這個人類政治領域最有趣、充滿不確定前途的實驗場,美國既害怕又不敢完全否定它。
 
其實,中國和波蘭道路不同的徵兆始於1989年。1978年鄧小平復出,中共全面反思文革教訓,黨內外熱烈議論政治開放。可是1981年波蘭團結工會大罷工,波共岌岌可危,軍頭賈魯塞維奇在蘇聯支持之下,鐵血戒嚴軍管,保住共黨政權。當時鄧小平和陳雲達成的共識就是團結工會的事例絕對不允許發生在中國。中國改革開放道路,從一開始就不同於西方。
 
25年來中國突變繼續上演,未來仍然不能預測。
 
关键词:八九、六四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