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欺人的台灣12年國教
2014-06-12 10:07:0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剛剛經過捷運殺人事件的集體震撼,接著27萬參加國中會考的考生家庭再度陷入集體焦慮、憤怒。說好的免試升學、減輕學生壓力,全都經不起實測,考生5月會考經過一波煎熬,接著6月選填志願還是莫衷一是,有的學生還要等待7月特色招生再一次考試,台灣的教改不斷用前仆後繼的學生及家長來當白老鼠,可是仍然看不到成功的曙光。
台灣教改20年,李登輝任總統時起用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主持教改,主要著重在高等教育,以多元入學為導向,也是打著減輕學生壓力的招牌,其結果已多有論述及實證,不僅台灣的大學未見提升國際競爭力,最嚴重的是,具有優良傳統的技職教育體系整個崩解,導致菁英人才不是培養不出來,就是不斷外流;而產業界亟需的技職人才,卻又四顧空虛,讓整個台灣陷入人才斷層的窘境。
馬英九的12年國教競選政見,要把原來國小至國中的9年國民義務教育,再往上延伸至高中三年,希望透過免試升學的方式,弭平考生過度往明星高中集中的壓力,而漸以社區高中來取代。
這個政見的立意良善,也符合先進國家的教育潮流,可是在諸多條件未臻完備的情況下勉強上路,且不顧外界警告,恣意而行,果真造成目前一片哀嚎與罵聲。
12年國教要成功,至少要先補齊台灣當前的三大落差:
一是明星高中與社區高中的落差,所謂傳統前三志願的明星高中,仍是學生及家長夢寐以求的首選,教育部既然有決心要減弱明星高中的光環,可是又不願強迫明星學校釋出更多免試升學的名額,讓這些明星高中仍將多數名額保留到第二階段的特色招生,等於是教育部自己打臉。
二是家長與政策決定者的觀念落差。台灣多數家長即使嘴上不說,但心裡仍是希望去搶那百分之一到三的明星高中名額,社區高中與技職學校的接受度雖然逐漸推廣,尚不夠普及。
三是學校教育環境的落差,發展特色學校的成果還不明顯。全台絕大多數的普通高中仍以考試升大學為教學導向,校務主持者如果不具有發展學校特色的概念與創意,心中想的還是升學率,最終出現的還是全部長得一樣的扁平面孔。
這次會考弄得全台27萬考生及家長呼天搶地,認為最不公平之處在於作文占比太重,即使五科全部滿分,若作文未達滿級的六分,志願就可能因此掉到三名之外。作文之重要,見仁見智,但不可否認,作文之評比含有相當高的主觀成份,以此作為篩選學生的關鍵門檻,恐有很大的商榷餘地。
此外,各科的先後比序、志願序的比分,複雜的程度更非一般家長可以容易理解,而且沒有任何參考準據;詢問各宣導老師,還出現人言言殊、莫衷一是的情況,因而考生家長的集體恐慌,自是必然的發展。有人形容考生選填志願如同陷入一場賽局,不僅要比成績,還要猜對手的心理,如此折磨,孰令致之?
今年考生絕對會出現高分低就、低分高就、選非所願的各式後遺症,在還沒放榜之前,教育部已承諾諸多明年還要改進的內容,也就是說,明年的考生,可能又會面對另一種不同的制度。
不能說12年國教的政策方向錯誤,但準備不足、配套不夠就倉促上路,絕對是可預知的亂源。其實,凡是經過合理的決策過程制定的政策,都必須具有可預測性與穩定性,可惜,在台灣的首次國中教育會考裡面,完全看不到。
歷史終將為今日台灣考政亂象記上一筆。說要免試,結果還是要考;說要紓壓,結果反是增壓;原本希望達到的政策目標,顯然還在遙遠未可見的天邊。
這是一個自欺欺人、掩耳盜鈴式的政策達陣,一切只為了蒙混兌現所謂的競選承諾。
关键词:自欺欺人的台灣12年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