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天翻地覆 美國難扭轉乾坤

2014-06-21 22:45:4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歐巴馬總統19日宣布,將派300名美軍顧問至伊拉克,協同遭重創的伊拉克政府軍作戰,幫助伊軍搜尋遜尼派叛軍集結地點,尋找目標,發動準確空中對地面打擊。雖然他強調,這不是美軍重新參與伊拉克戰爭,但無疑是歐巴馬被迫扭轉他引以為傲的結束伊拉克戰爭,重新捲入伊拉克爛局的開始,以挽救美國中東政策全盤失敗的危機。
 
歐巴馬認為,解決伊拉克問題不能僅靠軍事,更重要的是須有政治和外交配合。所以歐巴馬同時嚴辭警告伊拉克總理馬里基,必須改變僅賴什葉派集權獨裁作法,擴大政府包容性,促成全國團結,減少遜尼派和庫德族對中央政府的排斥和抵制。其實,美國幾乎已放棄對馬里基的希望,半公開運作推倒馬里基,尋找能被遜尼派接受的新總理人選取代。歐巴馬將派國務卿柯瑞赴歐洲和中東,尋求伊拉克鄰邦合作,成立多教派合作的統一伊拉克政府。他的外交攻勢重心是,呼籲伊朗發揮在伊拉克的建設性作用。
 
歐巴馬經一周長考,發動這套軍事、政治、外交組合拳,能否化伊拉克危機為中東轉機?坦率說,前景並不看好。
 
伊拉克危機是中東地緣政治和宗教教派鬥爭天翻地覆大變化的結果。伊拉克的三種前景,以可能實現的排序而論,第一種是伊拉克分解為三塊。這是所有外在勢力無法或無力干涉,或各自抵消的結果。一塊是以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遜尼派叛軍為其雛形的中西部政權。這等於把阿富汗的神學士政權和凱達恐怖組織移植到中東心臟兩河流域,擴大其力量十百倍,必然成為美國西歐和中東各國安全的重大威脅。歐巴馬號召所有中東政權齊心合力剿滅。另一塊從巴格達到南部巴斯拉,親伊朗的什葉派政權。第三塊是北部庫德族政權。但三個政權如長期陷入內戰,最後整個中東地區將被捲入戰火。
 
第二種可能發展是,伊朗軍隊大舉介入伊拉克,不僅以現有精銳革命衛隊,伊朗有能力很快鎮壓ISIL,解決遜尼派叛軍,把伊拉克收納為伊朗保護國。伊朗也能協助敘利亞阿塞德政權站穩腳步,支持真主黨勢力坐大黎巴嫩。如此從伊朗到地中海,都將屬於伊朗勢力範圍。這是伊朗實現在中東地緣霸權最終夢想,也是阿拉伯各遜尼派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和海灣國家、埃及等的最大夢魘,更是以色列生存的根本危機。
 
伊朗是馬里基的後台,但伊朗也不想永遠陷入伊拉克內戰中。1980年代,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傷痕仍深創人心,所以伊朗不是沒有可能滿足於幕後主導伊拉克政府的地位,而不尋求正面全面控制,反而刺激所有反對伊朗霸權的國家大聯合。美國對伊朗猜疑極深,更不會容忍伊朗全面勝利。
 
第三種可能是美國設法爭取所有伊拉克外在勢力、遜尼派阿拉伯政權、伊朗、敘利亞、黎巴嫩、埃及等中東國家在美國號召下,舉行中東國際和平會議,甚至邀請包括俄國和中國參加,共同施壓伊拉克政府,迫使其開放政治,與遜尼派和庫德族共享政權,馬里基退位,按民主憲法規定,維持伊拉克統一,聯邦分權,合理分配石油財富。
 
這是最符合美國利益的發展,但也是實現機會最小的一種。因為所有各利益方立場差距太大,缺乏互信。尤其伊朗擁最多地利之便和什葉派的「人和」,坐擁最大在地影響力,為什麼要與美國合作?能得到什麼回報?德黑蘭提出要美國在日內瓦六方核子談判上讓步,被一口回絕。但沒有伊朗默許配合,馬里基不會屈服美國的單方壓力。所以儘管美國國會對伊朗牴觸態度極強,歐巴馬仍然死馬當作活馬醫,呼籲伊朗合作,勸說馬里基讓步。
 
中東變局是歷史上偶然出現的重大轉折點。1916年英法帝國主義「賽科斯皮柯協定」畫分的中東國家疆界,創造出六個現代中東國家,現在已土崩瓦解。中東政治面臨地緣政治和宗教衝突雙重衝擊,出現天翻地覆的大轉型。這類地殼變動式的政治大變局,通常須等到戰爭打出結果,再召開國際會議,認可各方實力創造新疆界。
 
但現在美國人民無心,政府也無意,願投入的軍力有限,想靠空口扭轉中東乾坤,實際上亦難矣哉。這就是「世界警察」無力反映的新世界格局。
 
关键词:乾坤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