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廈報告 突顯台灣、東海、南海問題
2014-06-24 09:27:5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五角大廈日前發表2014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指出,中國持續推動軍事現代化,國防軍費每年呈現兩位數成長,但因戰略意向不明,已對周邊國家構成日益嚴重威脅。該報告公布後,引起各方重視,尤以中國反應最激烈。
此報告至少有以下數點,值得進一步討論。首先,報告較往年更強調北京持續推動軍事現代化對亞太地區的威脅,並指因應台海潛在事故仍為解放軍首要任務。但近年中國海空軍快速發展,包括新型戰艦、潛艦量產、「遼寧艦」航母接近成軍、新型戰機研發與引進,特別各項訓練不斷強化,除了因應東海、南海可能的突發事故外,也顯示中國有意經略東海、南海的戰略意涵。
其次,報告指通訊、太空、衛星科技結合、網路戰爭快速發展、投射洲際飛彈的能力更上層樓,除有助解放軍「拒止(denial)戰略」的優化,也便於把相關科技融入區域作戰。這些發展顯示,高科技的快速發展已使中國縮短與西方強權軍事力量的落差。一旦中方在戰機引擎、隱形塗料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將可逐漸與日、英等國並駕齊驅。這部分似刻意忽略中國與美國的比較,有意的忽略耐人尋味。
第三,報告稱,中國2013年公開的國防預算為1195億美元,惟實際可能將近1450億美元,差距將近20%。顯然在華府看來,中國的戰略意向愈是不透明,其公布國防預算數字就愈不能採信,美國必須設法另行估算。
第四,報告指中國在沿海對台灣部署超過1200枚導彈。五角大廈不僅觀察到中國軍方在東南沿海地區部署新導彈,並注意到解放軍經常更新和改進先前部署的導彈,且對象不僅限台灣,也涵蓋了琉球與在日本的美軍基地。
亦即,中國在沿海對台部署數量龐大的導彈,不僅試圖威懾可能出現的台獨,也意在牽制太平洋美軍,有戰略與戰術上的雙重考量。
第五,報告列舉解放軍攻台可能採取方式如下:一,海上隔離和封鎖。根據五角大廈評估,儘管解放軍目前無力實施全面軍事封鎖,但未來五到十年,解放軍的能力將大幅提升;二,動用有限武力或脅迫手段,配合政治和經濟行動,鎖定台灣政治、軍事和經濟基礎設施,達到瓦解民心目的;三,利用飛彈攻勢弱化台灣防衛能力,先行摧毀台灣制海與防空的海空軍實力,進一步打擊軍民士氣;四,發動兩棲作戰攻勢,徹底攻克台灣。
在對台作戰上,「首戰即決戰」無疑是解放軍的最理想方案,但要達到此一目標絕非易事。無論台灣或部署在西太平洋的美軍,都不會按解放軍擬定的腳本演出。
第六,讓五角大廈不解的是,儘管兩岸經貿往來與各項民間交流持續擴大,解放軍對台軍事部署從未做出重大調整。報告也特別提醒台灣,解放軍2013年進行的大規模聯合軍演,被視為專為發展入侵台灣所需的整合作戰能力,對台灣安全形成重大挑戰。但台海兩岸交流繼續深化之際,五角大廈的「苦口婆心」顯然有提醒台灣朝野提防的用意,華府的「司馬昭之心」不辨自明,台北、北京應都瞭然於心,各有體會。
尤其是,解放軍各項現代化武器和平台增加,已使台灣防衛力量優勢遭到侵蝕或消失。例如,十年前台灣或許在空防方面享有局部優勢,但隨著解放軍各種新型戰機的發展與引進,台灣這項優勢已蕩然無存。
五角大廈的這項關切,是否造成向白宮積極建言,敦促美方批准出售有助提升台灣自衛能力的新武器,或作某種技術轉移,以「平衡」兩岸軍事失衡情況,是今後值得留意的大事。台灣國防預算能否承受是一回事,但只要失衡現象持續,無論美、台兩方經歷大選後是否換黨執政,這項發展恐是未來美台難以避免的議題。
在美中當前齟齬不斷、彼此互信降低下,這張牌無疑又是美國可能善用,以牽制北京的「王牌」之一。其間的進退拿捏,也將成兩岸關係的新變數,如何在不引發摩擦衝突下,完成美中台三方都認可的調整,華府的中國軍力報告已預卜即將到來的爭議和新局。
关键词: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