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和香港亟待化解「一國兩制」矛盾

2014-06-30 11:40:2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香港的「佔領中環」網路公投29日結束。發起「七一遊行」的香港民間人權陣線說,受北京發布「一國兩制」白皮書及財委會通過新界東北發展撥款影響,今年七一遊行人數可能超過50萬人。近年每7月1日必舉行的抗議回歸遊行,原是因應普選特首「爭取公民直接提名」,今年臨時更改為「捍衛港人自主、無懼中央威嚇」,以回應北京中央發表香港「一國兩制」白皮書。
 
香港和大陸的相互惡感最近達新高峰,鄧小平設計「一國兩制」創舉,經30年實踐,面臨強大壓力和考驗。「和平佔領中環」運動6月22日起發起民間對政改的公投29日結束,預料至少有70萬至80萬人參與。雖然只是網路電子投票,但比起2003年反對國安立法23條的50萬港人上街人數卻多得多,顯示香港民意強烈抵抗特首提名委員會「遴選」候選人的普選方案。
 
目前雙方似不易找到妥協方案,佔中行動組織7月1日佔領中環恐勢在必行。今年遊行規模有多大?準備以身試法的佔中「勇士們」有多少?成大陸和國際矚目焦點。香港警方動員大批警力,已準備好巨型拘留中心伺候,香港政治氣氛緊張,山雨欲來風滿樓。
 
北京早就畫出紅線。國務院11日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表達北京依憲法對香港享有全面管治權,香港高度自治並不存在剩餘權力,包括司法人員的治港主體,必須首先表明愛國立場。白皮書詳細列舉「兩制必須以一國優先為基礎」的各項內涵,激起港人更強烈反感和反彈。香港大學最新民調,認同「中國人」的港人,創下回歸後最低數字。港澳辦在民間公投啟動第一時間,20日嚴厲譴責這是場鬧劇,宣布佔中公投完全非法且無效。近年港中互動的負面趨勢從來沒有如此嚴重。何以致此?沒有多數港人擁護的「一國兩制」,還能走多遠? 
 
鄧小平「一國兩制」是為處理收回香港而提出非常簡約的頂層設計,只有幾句生動鄧式語言留傳至今:「馬照跑,舞照跳」「愛港愛國,港人治港,50年不變」。當時中國大陸沒有處理過既非純內政,又非純外事的香港問題,制度和生活都與內地大不相同。「一國兩制」是新生事務,不能規定太細,中央和香港雙方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摸索相互適應的共處之道。
 
經過17年的相處歷程,互動顯然不佳,認知差距擴大。據深入瞭解雙方觀點的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大陸背景學者丁學良指出,關鍵原因在雙方不但出發點不同,最後想要達到的目標更不同。中國官方和內地百姓的認知是,一國兩制代表香港從英國殖民地回歸中國大家庭。香港最終要與中國其他省分一樣,逐步生活在同樣政治生態系統之下,意識形態也會趨同。這是一個政治整合過程,中國官方保留香港經濟自由,但政治上要內地化,這是根本。當時香港民意對鄧小平彈性框架下的「一國兩制」雖缺乏參與感,不甚滿意,但可接受。
 
可是香港回歸17年,廣大的香港中產階級受教育程度高,參與政治意願強,對香港的未來,並不以越來越像上海為目標,而希望越來越像紐約、倫敦、東京等其他世界大都會一樣,市民不但享有自由、財富、法治,更享有民主參與的權利。台灣更是香港民主人士亟待模仿參考的對象。
 
香港中產階級感受,期盼目標和嚮往的普世價值,最多只達到一半,且距離目標趨勢走向愈來愈遠,點明雙方根本目標不同,就能理解現在「佔領中環」運動和支持國際標準普選的群眾情緒。丁學良認為,香港歷史最大悖論就是「倫敦化了150年,把香港變成最非政治化城市,而北京用不到15年時間,就把香港變成高度政治化城市」。
 
香港越來越政治化,中港衝突越來越大,香港還有前途嗎?認識雙方適應不良的深層原因,理解彼此目標和想像的不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而更重要的是承認現實,發揮香港本有的務實精神,不走極端,學習容忍讓步,才能重新出發,尋找妥協的中道。總之,中國和香港不能任互憎情緒繼續惡化,釀成兩敗俱傷的惡果,這是七一遊行前夕雙方都應有的省思和警惕。
 
关键词:香港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