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開放專利權分享 帶給產業的啟示

2014-07-01 09:03:2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電動車製造商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日前在公司官方網站發表文章說,為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致力於降低全球碳排量,Tesla公司將開放與電動車、電池技術相關的數百項專利,任何公司出於推動產業發展的目標使用Tesla的技術,都不必擔心侵權訴訟。
 
穆斯克在名為「All Our Patent Are Belong To You」的文章中特別指出,技術專利常被用來保護技術擁有者的優勢地位,特別是鞏固大公司在產業中的領先地位,作為一家典型的美國公司,Tesla同樣也認為,知識產權技術專利應得到必要的保護;就現狀而言,傳統汽車廠商的電動車業務規模都不大,電動車銷量佔乘用車市場比重不到1%,Tesla作為電動車技術領域的領先者,願意為同業者提供一個共享的技術平台。
 
我們知道,某些領域的領先企業,通常會利用專利障礙來墊高其他企業的進入門檻,或利用專利訴訟來延遲或摧毀競爭企業的商機,以獨佔商業利益,也就是專利常被當作商場競爭的武器。看看有多少先進歐美大廠如何利用專利,獲取高額的權利金,或專利訴訟以阻止對手進入特定市場。例如,蘋果電腦(Apple)對台灣hTC的控告,告到hTC商機延誤,市佔率影響力下降後,之後便輪到告韓國三星,就連手機的形狀與弧度,都可提起專利訴訟。
 
又例如台灣LED企業,被日本日亞化一告再告,不想被告就得乖乖付出高額授權金,台灣的光碟片製造,每壓一片,到現在都還得對Philips、Sony等付出授權金。剛開始時,許多這些製造商根本搞不清,到底有無侵權,形成巨大困擾,後來慢慢地自己也佈局一些專利,雖然開始可以與對手周旋,但還是得耗費巨大法務或訴訟成本。這些都還算是「明箭」,其他更不必說,在全球還有千千萬萬的「專利蟑螂」,無時無刻等著訴訟要錢。
 
反過來的例子,許多專利一過期,企業競相投入,因而促成產業蓬勃發展。例如,以生技或製藥為例,在專利保護期間,藥價非常昂貴,但一旦過了專利保護期,依此專利所發展的學名藥,常常百花齊放,普及化而造福患者。又例如,近期的Maker自造者運動蓬勃展開,很大一部分也跟3D列印的專利過期有關。如此,我們就不難了解,Tesla為何要免費開放專利,因為唯有如此,電動汽車才可能形成百花齊放,快速發展。
 
以產業競爭環境而言,智財權當然應受保護,否則將無人願意投入智財研發。不過,對一項生產能量不足的新興產業,也許專利或軟體原始碼的開放,反而可使更多中小企業或有興趣者投入相關的研發活動。智慧型手機的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所以興起,並超越Apple的iOS,不正是如此!
 
而Tesla宣布開放專利後,馬上引起BMW及Nissan興趣,未來如果其他車廠也紛紛以Tesla專利為基礎,開發更多電動車款,那麼Tesla的電池或超級充電站,才能大發利市,否則Tesla有再好專利,也只能孤芳自賞,擺著好看而已。
 
中華民國所以一直被認定是具備創新能力的重要國家,主要是台灣專利數量特別突出。以2012年來說,在美國核准的發明型專利共10萬646件,全球排名第五,僅次於美、日、德、韓四國。若以人口平均件數來看,則是全球最高。不過,這些專利數量,並未為台灣發揮真正的智財價值,同時也還是得付出巨額授權金。台灣是所有主要國家,智財貿易赤字最嚴重的國家,智財出口只佔進口的20%左右。
 
基本上,台灣個別企​​業所擁有的專利,都不足以形成完整系統價值,也不足以形成堅固的智財防禦,唯有彼此開放、分享及整合,才可能發揮真正的智財影響力。這種態勢足作為所有國家發展的參考。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