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韓牽動中美日與兩韓關係

2014-07-06 11:45:4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7月初,東北亞接踵而來的兩件大事,為美國與中國的爭霸戰再開啟新篇章。一件是日本擴大「集體自衛權」的解釋,另一件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率團訪問南韓,牽動中、美、韓、日和北韓關係,多少也影響台灣。兩件事的變化走向,值得我們留心觀察。
 
7月1日,日本內閣會議擴大「集體自衛權」的憲法解釋,過去對憲法第九條的解釋是容許行使「個別自衛權」,認定集體自衛權違背和平憲法精神,但經過新解釋後,未來即使日本未受直接攻擊,也可以為阻止對他國的攻擊而動用武力,這是日本安全保障政策的重大改變。
 
安倍政府擴大自衛權解釋,是「正常化國家」的實現,近年釣魚台主權衝突,中國宣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產生外部催化作用,但最重要的,是美國開始「鬆綁」日本。
 
90 年代,美國助理國防部長奈伊告訴中國,美日安保有利於制止日本重整軍備,現在時空環境不同,美國經濟陷入疲弱危機,國防預算受刪減;更重要的,中國崛起,挑戰美國霸權,需要日本填補在亞太軍力,因此鼓勵集體自衛權解禁,之前歐巴馬訪日本前,就公開表示支持,日本內閣2日通過後,美國國防部長海格熱烈表示贊同。
 
這不僅是美國能力的問題,還涉及意願,近來歐巴馬政府對介入全球糾紛,像敘利亞、烏克蘭、乃至伊拉克都抱消極態度,日本擔心之餘,更要抓緊集體自衛權,強化日美同盟,讓美國留在東亞。
 
見到美日聯手,中國當然會思考回應策略。美國要重返亞太,各國環環相扣,其中關鍵一環是南韓,北京如把首爾搶過來,就足以讓美日亞太同盟破局,這正是習近平訪問南韓背後的戰略動機。
 
習近平一反常例,首先訪問南韓,而不是北韓,有深刻戰略含意,有對外宣示北京開始「近韓遠朝」之意。朝鮮半島問題,將以南韓為第一優先,習朴高峰會發表聯合聲明,與南韓共同表示「朝鮮半島無核化」,即衝著北韓而來。而南韓更需要北京促使平壤放棄核試、參加六方會談。對首爾來說,北京對平壤的牽制,比美國在南韓駐軍還重要。
 
其次,南韓需要中國的市場,才能躍升為全球經濟強國,如能搶先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FTA),就能在與日本競爭中搶占先機。至於美國所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本來南韓就與美國簽署FTA,並不急著參加,首爾反倒暗中希望 TPP 最後不成,才能維持南韓的競爭優勢。
 
最後,中韓在反日本問題上,也有共同利益。過去兩國都有被日本侵略殖民的經驗,也與日本有島嶼主權爭議,都不希望日本重整軍備;歷次參拜靖國神社或日本不當發言事件上,中韓有共同立場。
 
在這兩齣大戲旁,有日本與北韓的插曲。幾個月來日朝秘密談判,達成搜尋日本人質協議,安倍首相搶在習近平訪韓同一天,突然宣布解除部分對北韓制裁,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反制中韓孤立日本的突圍之舉。
 
安倍的外交突襲,主要是利用北韓不滿中國心理,北韓在習近平訪問前一周,竟然試射七次導彈,但日朝的協議與美國目前的北韓政策相左,能夠持續多久,外界普遍質疑。
 
這波東北亞變局中,台灣能有甚麼角色?首先,在集體自衛權解禁後,美國期待日本的不僅做為美國後援,還希望東京擔負起亞太責任,美國不方便、不能做的事,日本義不容辭。現在日本已開始與菲律賓、越南加強防務合作,中華民國是亞太第一島鏈重要國家,無論美日,都希望爭取。
 
不過日本要與台灣軍事安全合作,受到中日、中美關係的雙重侷限。最近有日本國會議員訪台,提到最快五年,日本就可賣武器給台灣,恐怕未必這麼容易。
 
其次,在東北亞新變局中,韓國似乎能左右逢源,但必須注意到,這次中韓聯合聲明中,並沒有共同譴責日本擴大集體自衛權,這是因為韓國非常小心,不會真的把自己變成中國的政治盟友,惹惱美國;同樣的,北韓戰略地位對北京太重要,中國也不會輕易放棄北韓。
 
我們須瞭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和外交限制,台灣看到南韓左右逢源,也許頗羨慕,但想踵步模仿,可能就陷入左右為難了。
 
关键词:習近平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