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經濟的逆反走向
2014-07-07 12:10:4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7月4日美國國慶日剛過,獨立紀念日前夕,美國最新就業狀況和華爾街股市行情,都該令人振奮。新公布的6月就業人數增加達28萬8000人,是連續第五個月每月就業機會增加超過20萬人。全美失業率因此降至6.1%,是2008年9月金融海嘯以來最好的就業數字。受到各方面經濟強勁表現激勵,華爾街道瓊工業指數3日收盤首次超過1萬7000點。但很不對稱和讓人驚異的是,持續相當長時日的經濟利好消息,並未提振全國人心,改善政治氣氛,反而美國民眾普遍對現狀不滿,對前景憂心。
昆尼別克大學獨立民調中心3日發表民調,33%美國人認為,歐巴馬是二戰以來表現最差的總統,比起次差的小布希28%和第三差的尼克森13%都糟糕。民眾對歐巴馬執政成績不滿和滿意比率是54%:44%;對其外交滿意者只剩37%。更令歐巴馬難堪的是,45%民眾認為,2012年如果選出共和黨的羅穆尼,會比歐巴馬當選連任好,只有38%民眾不同意。
其實,不僅經濟改善和總統民調背道而馳,違反政治常理的民意傾向,不勝枚舉。例如,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支持歐巴馬主要政策方向,包括結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移民改革和氣候變遷等,可是認可總統政績的民意卻仍下滑到41%。此外,過去九個月來,美國增加了180萬就業機會,但只有27%美國人認為經濟轉好,與九個月前,持樂觀看法的27%人數一樣,顯示民意對美國經濟改善「無感」。
更能表現社會整體日益升高疏離感的是,民眾對歐巴馬固然不滿,但對共和黨更不滿意,兩黨都惹人討厭。位高權重的共和黨眾院二號領袖、黨鞭康特(Eric Cantor)意外被茶黨寂寂無名的菜鳥對手擊敗。康特連任競選經費比對手超過40倍,黨內初選即落敗,創造了國會的歷史紀錄。媒體分析坎特失敗的原因,居然是立場太過親近華爾街、銀行和工商業,而脫離草根選民。
共和黨領袖因親近工商界而被草根共和黨黨員拋棄,可見普通百姓與精英階層的心理差距有多大,累積的憤懣有多深。這股憤慨情緒蔓延成民眾大多數對權威體制喪失信心。據《華爾街日報》和NBC聯合作的民調,民眾對15種國家支柱型的體制和運作機能,只有對高科技行業和軍隊兩種建制,還有超過半數美國人表示有信心,其他體制的認同度都不過半。
而蓋洛普民調,只有7%美國人還對國會保持很高信心。這是美國人首次對主要國家民主政治體制信心下降到個位數之下,顯示美國人普遍憂慮。55%民眾認同「現行的國家政治和經濟體制,整體而論,不利於像我這樣的人」,而2002年贊同這樣表述的總體比率是34%。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益緊促的全球化經濟競爭,現有政治體制無力適應,以致讓人民感受政府無能,促成草根民粹主義強大反彈,中產階層失望,反抗一切建制的虛無激情急劇擴散。過去被視為民主政治穩定基礎的中產階級,如今受到上下擠壓,實質工資停滯、工作機會減少、提高生產力的利益完全被1%跨國公司的高層奪去。
過去很難想像的競爭對象,譬如印度和越南都來搶美國人工作了。現在美國平均每小時工資是20.58美元,可是如果把提高的生產力計入,每人每小時的合理工資應是35美元。得不到應有酬勞,分配不公平,讓廣大中產階級對經濟改善的實況無感。經濟全球化帶來高度不穩,競爭和動盪變革生活,人們處於生活高度不安和心理雙重壓力下,對政治精英和現有體制系統更感疏離,更對代議民主制度普遍失望,促成民粹主義泛濫,趨向孤立主義和強烈排外的退縮心態。這個現象也可解釋為何移民改革遲滯不前,以及如何處理年輕無證移民,近日激起全美激辯。
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美國,在歐洲也非常普遍,台灣的「太陽花學運」、香港的「佔中」抗議,除了台、港各自的政治因素,也滲雜後現代工業社會的經濟、政治失調慢性症迸發,這正是草根民主的逆反爆發。
关键词: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