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基礎建設拉動經濟成長

2014-07-17 12:05:1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拉加德日前在南非發表演說,對全球經濟成長做了明確分析:由於各國投資偏低,動能不及先前預估,恐將拖累今、明年復甦。時下各中央銀行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對需求影響不足;只要財政尚能負擔,就該增加基礎建設、教育和衛生投資,以促進經濟成長。拉加德於下半年伊始對經濟一番直言,等於明白告訴全世界,要先盡全力找錢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拉動成長。雖然這種說法已經連續存在多年,且今後各方類似表白還會不斷出現,但亞洲國家要維持成長,可資選擇的途徑也不多,投資基建仍是促進復甦的諍言。
 
全球經濟復甦動能不足,國際貨幣基金顯然很失望與無奈。眼看未來6個月,還是要東拼西湊才能把日子過下去,幸好在經濟發展天地裏,還有建設關鍵基本設施項目可供施展。事實上,基建對於經濟體是十分重要的,投資基建,可以促進製造、服務和貿易發展。新的基建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和創造經濟機會以消弭所得不平均。所以古往今來,每到經濟發展路途坎坷、成長受到窒礙,投資基建以拉動復甦,就變成可靠的選擇,尤其是無奈中的希望。
 
不過,基建絕不是萬應靈丹,推動基建有成功表現,繁榮興盛的例子;也有面對艱難處境,一籌莫展的故事。而且每每是成少敗多,到處都能見到失衡現象嚴重,形成社會不安的推力。所以欲利用基建做拉抬經濟成長工具,其負責決策和技術的團隊,一定是精明能幹、具全面合作意願,有不爭功諉過修為、大公無私品德人物相聚,朝共同目標卯足全力,加上機會恰當,切實把握資源,庶幾能順利達陣,否則是難竟全功的。
 
在拉加德發表對全球經濟成長談話前數日,亞洲開發銀行(ADB)也曾對亞洲的基建狀況表達了看法。2家分屬世界和區域性的法資金融機構,不約而同將基建議題做為解讀對象。雖然說純屬巧合,但卻襯托出現階段的基建,在經濟發展上扮演著較以往更重要的角色,如果此議題因受各方關注,透過對不同現象觀察所得,相互參証發明。甚有可能找出若干執行成敗的原因,做為推行另一類似項目的參考,可免於重蹈覆轍,或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據亞洲開發銀行東亞、東南亞暨太平洋部副總裁葛洛夫說,「我們亞洲正面臨基建危機」。亞銀估計,亞洲每年需要至少8,000億美元基建支出才符合起碼水準。但世界銀行估計亞洲基建的民間教育投資,從2002年以來平均每年僅成長1.5%。世界經濟論壇(WEA)的148國年度競爭力調查報告,只有5個亞洲開發中經濟體被評為擁有「超過平均」的基礎設施。事實上,繁瑣的流程、不成熟的資本市場,導致亞洲國家未能善用國際金融市場來融資用於基建。等到全球資金發生變化、借貸成本上升,亞洲基建落差將更難接近,終成危機根源。
 
美國於2008年釀成世界金融海嘯後,對貨幣量化寬鬆政策(QE)倚賴極深,沿用迄今還未收場,使世界經濟發展未能回歸常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 Stiglitz)貶斥這項政策是「以鄰為壑」,迭呼籲美國學習中國的做法。他說,中國以大規模投資基礎建設,已改變經濟型態,為未來的活動成長奠定基礎。但美國過去20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太少,損人而不利已,真是一針見血。其實中國另一波大規模投資正拉開序幕,從下半年起將動用人民幣3273億元於「鐵公基」設施,顯然回應了拉加德的呼籲,對國際經濟也有所貢獻。東南亞國家基建不足已大致如前述,面對國際專家對基礎設施建設諍言不斷,似宜認真做一斟酌,就本身和需要積極投入才是。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