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歐盟推動基建給東盟的啟示

2014-08-10 11:57:4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白宮農村委員會日前宣布,規畫成立100億美元的農村基礎建設基金,招攬退休基金和大型投資機構,來投資政府的農業計畫。
 
內容包括在美國農村地區建立廢水處理系統、發展能源和基礎建設。無獨有偶,法國緊接著推出歐盟第一個數位基礎建設專案債券,歐盟當局將透過這項措施,提供法國升級偏遠地區上網速度所需經費,為大型基礎建設計畫融資開設新管道。在此國際間關係緊張,經濟受到重傷的時際,美歐先進國家還在推動投資於建設基礎設施計畫,無論其進行是否順利,至少表達了一種肯定基建功能和貢獻的趨勢,值得加以應和並做進一步觀察。
 
現階段國際關係緊張,舉凡商品、資訊、人員和資本的跨國移動,已成為當前全世界經濟的重要命脈。前述這些項目,都高度依賴安全、穩定及可預測性,但於今顯然都遭受到威脅。若無法抑制區域衝突或雙邊摩擦,造成的衝擊絕不僅限於一般可預估能源供給的震撼,更可能出現一連串不利的需求震撼:投資人撤退、資源流動緩滯或甚至於停頓。在這樣環境下,歐美國家提出投資建設基本設施計畫,似乎不合時宜。但是經濟發展有多面性,也有逆勢成長的機遇,並非一概而論。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賓塞(M.Spence)對於應對當前經濟困厄的看法,認為經濟成長與復甦的最大障礙,並不在於經濟失衡,而是對全球體系喪失信心,有待於進行有效的國際合作。此一卓見,對於全面經濟重建,自有其道理;對於致力基礎設施計畫的推動,也不乏間接性的淬厲,經濟成長的最大障礙若非失衡,而是對全球體系失去信心,則某區域內或經濟體本身以積極態度,推展基礎設施建設,
 
如計畫周延,挹注資金適當,各方落力配合,是可以完成計畫的。
 
事實上,從歐美掀起世界金融海嘯,為經濟發展帶來莫大破壞之後,全球經濟復甦和重回常軌運作,大致都是尋貨幣量化寬鬆政策和推動不同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計畫進行的。有愈來愈多新崛起的經濟體,包括巴西、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國等國家,正在循以往主要讓美國、西歐若干經濟體引以為傲的展示性工程計畫,也就是時下所稱的基礎設施而擇要興建。就像當年建造鐵路公路網路、大型水利工程TVA(田納西河流管理局)等,使美國轉型成了工業強國。同理,21世紀新興國大興土木的計畫,也為這些迅速崛起經濟體躋身經濟大國而鞏固發展基礎。
 
另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人史蒂格利茲(J.Stiglitz),曾貶斥貨幣量化寬鬆政策是「以鄰為壑」,呼籲美國學習中國因應經濟危機的做法。他表示中國近若干年來的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已改變了經濟型態,為未來數年的強勁增長奠定基礎,但美國這方面的投資則太遜。相信有識之士能夠理解,這番言論並非諾貝爾獎學者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美國位居世界霸主,相信不是見不及此,而是備多力分,超過了負荷。這回成立農村基礎建設基金,並另由佛州民營鐵路嘗試加營客運交通,適時表達支持基建功能的重要,盼美國還有志同道合的投資人也予認同。法國推出數位基礎建設專案債券,也是希望達到相同的效果。
 
回過頭來看看,「東南亞國家聯盟單一經濟體」就將風光活躍於世界舞台了,東盟除了換名牌外,實質經貿建設,似也該有所表現,以一新世人耳目才是。對於推動關鍵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奠基,也是近年東盟論壇不斷觸及的議題,如2011年9月成立的「東盟基礎建設基金;2013年4月汶萊舉行東盟10+3財經官員會議時,也曾決議研究如何推銷基礎建設債券等,雖然還沒有具體成就,至少相關人士已有了認識,現又迎來了新的契機,由坐而言到起而行,該牢牢把握住這一波重視基建的說法。
 
关键词:基建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