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保護 是否擴大為貿易戰?

2014-08-16 11:22:4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政府日前以安全理由宣布,政府公共部門將禁用美國蘋果公司相關的所有硬體產品;這表示蘋果出產的iPhone手機、iPad平板電腦、MacBook電腦都會在中國官方採購名單中消失,蘋果損失之大不在話下。這也是中國政府宣布禁用微軟Windows 8文書作業系統、控訴高通(Qualcomm)公司違法反壟斷法之後,再次對美國企業開刀。令人不禁懷疑,中美貿易戰是否即將開打?
 
中國政府這波動作,看來是在直接回應美國商務部7月下旬對中國太陽能輸美產品課徵26%到165%的反傾銷稅,導致中國產能過剩的太陽能產業雪上加霜的報復行為。事實上,上述反傾銷稅課徵,只是今年美國對中國產品祭出一系列反傾銷和反補貼動作的最新一樁;加上美國最近對中國的政治性批評不斷,終於讓中國政府採取大動作反擊,告訴美國政府和人民:中國手上握有的貿易武器很多,不要欺人太甚!
 
然而,美國為何會對中國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制裁呢?這有經濟和政治的雙重理由:經濟上,美國2013年對中國貿易逆差達3184億美元,創新高,這是連續第四年刷新紀錄。在巨大貿易逆差下,加上中國已高居全球最大貿易出口和進口國,面對美國受衝擊產業的控訴,美國政府難以面對。政治上,美國執政的民主黨政府面臨11月國會期中選舉,而歐巴馬政府早有「出口擴張」和「再工業化」計畫,如果不對出口競爭力極強的中國產品有所動作,這些計畫都難以成功,且可能面臨選舉失利的後果。因此,對中國出口競爭力強的產品施加「雙反」(反傾銷和反補貼)策略,也是自然之舉。
 
其實,美國對中國施加「雙反」動作並非始自今日。早在1980年代,美國就開始對中國出口祭出反傾銷手段,並發動反傾銷調查的次數僅次於歐盟所發動的次數,重點是針對紡織品和鞋類。美國還特別因中國未能適當保障其智慧財產權,而對中國紡織品課徵100%特別關稅,遭到中國取消大量波音飛機訂單而搞得劍拔弩張。但還是在後續的理性思考下,中國表演一下壓碎取締的盜版光碟、美國取消對中國紡織品特別關稅,對國內和對方都有所交代後,各退一步收場。
 
事實上,在世界先進國家不斷以「雙反」對付中國的出口之下,中國早就成為全球受到「雙反」調查的最大「受害國」。據中國本身統計,上世紀最後的20年,中國遭反傾銷調查所蒙受的直接損失就逾100億美元。美國去年和今年連續對中國太陽能產業的反傾銷調查和裁罰,也讓中國損失慘重;而從去年初到目前,美國政府對鋼鐵產品發動異乎尋常的40項「雙反」調查,更讓中國鋼鐵業成為美中貿易的極嚴重受害者。
 
中國通訊設備大廠華為生產的電子通訊設備,被美國以國家安全理由禁止使用,使價格競爭力一流的華為在國際上銷售受到嚴重打擊。除了國家安全外,商業競爭當然也是被隱藏的理由,這讓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障礙」寢食難安。
 
另一個著名案例是,1997年開始,美國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淡水小龍蝦(螯蝦)課徵91.5%到201.6%的反傾銷稅,且竟然課徵到目前還未停徵,令人匪夷所思。中國因而投注大量人力、物力,來應付西方國家這些「貿易障礙」,並已開花結果-最近就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對美控訴案中,獲得勝利。
 
如果中國在國力尚未達鼎盛的80年代,就對美國採取如此強硬立場,那麼今日對美國採取更強硬立場,就不特別令人訝異。雖然中國經濟成長大部分靠出口,但它也了解,美國的「雙反」策略不會無限上綱;因為,美國政府雖須採取動作來討好國內政治,特別在國會選舉前,但其實美國主流民意還是支持貿易開放,否則不可能享有廉價生活用品。再加上,中國在全球的政治影響力已讓美國無法視而不見,美國不可能將兩強的貿易糾紛升級為難以掌控的貿易戰。因此,兩國貿易糾紛在升級後,就會在各退一步之下雲淡風輕的「模式」,已成為雙方的「理性預期」。
 
未來,我們將看到美中兩國貿易糾紛如同瘧疾一般,每隔一陣子就會「打擺子」,但卻不致演變成貿易大戰。但在中國加工再出口到美國的台商,可得小心別變成地震中的犧牲品。
 
关键词:中美貿易保護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