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應即制定掃除霾害的具體方案

2014-08-20 11:14:4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新加坡國會日前通過一項因應霾害的立法,新法內容涵蓋廣泛,將可對國內外造成霾汙染的公司,提出民刑事訴訟和罰款,希望能做解決長期以來鄰國森林大火導致煙霾、危害健康、影響經濟成長問題的法源。這項法案將來能不能得到具體結果,還待繼續觀察和推動。但霾害的破壞力揮之不去,可謂使東南亞地區受盡困厄和極端無奈。星國會於今年旱季再度對霾害發難,是一種尋求突破的進一步表態,該能得到支持。
 
專家們指出 ,印尼居民燒芭火耕,讓南洋一大片地區蒙塵,是一個具歷史性而又無從有效處理、且情況愈來愈糟糕的問題。這回議題再度推出,當事一方的立場更清楚,但印尼複雜的土地法規、執政者的態度是否配合,是新加坡嗆聲能奏效多少的關鍵。而且根據連年紀錄,區域內無論對霾害採取什麼動作,包括單方或多邊的,文的或武的,都不見能得到具體的回應。反而是霾害隨年序深化,讓抱著有些許改善希望的人士如同踢到鐵板,充滿挫折感,反霾害的發展令人感到遺憾。
 
在新加坡霾害立法通過前,東南亞國家聯盟霾害委員會新加坡、馬來亞、泰國和汶萊等5個成員國,曾於2013年7月17日會商預防印尼森林火災的對策。當時印尼環境部長坎布亞表示,希望2014年初以前,能通過跨境霾汙染協議,東盟國家中,只剩印尼尚未批准這項條約。但迄還未見到協議進程的下文,是否完成程序不得而知。不過各方對相關協議殷殷掛念,是求生靈生存環境的最起碼希望,若跨境霾汙染協議因故卡關,有其他抗霾汙染立法出現,也是為環境永續發展而投入的行動,盼能由不懈努力而凝聚共識,促成反霾害的具體化。
 
霾害是空氣汙染的重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3月下旬所發布的一項新報告說,每年全世界死於和空氣污染相關的人數,多達700萬人。由室內火爐和室外燃燒有機物、石化燃料所產生的細微粒子,含有肉眼所看不見的硫化物、硝酸、氮氧化合物、黑碳、灰塵,混進空氣,造成汙染,便是當前單一最大宗環境衛生的危機。每個人都靠呼吸存活,經由器官使細微粒子深入肺部積存,造成過敏,無人可避免。也有科學家將心臟發炎導致慢性病或心臟病,歸咎於受空汙影響,顯然對人體多有不利。
 
世界銀行公布的報告,對霾害破壞經濟發展,也有輪廓性的陳述,在2013年7月印尼霾害期間,舉凡資源應用布署、大片森林和資產毀於火損、觀光客卻步、國內外貿易停滯等,推估經貿損失高達數10億美元。此外,1997-1998年間霾害,造成東南亞地區經濟的總損失,約90億美元。如果火耕出現在目前,以東南亞的人口、物產、資源大量增加,損失幾無從換算。所以區域內防引火燒芭造成霾害,所投下力道更當數倍於往昔。
 
東南亞使用的火耕種植,是非常早期的種植方式,主要是由於簡便。山區面積廣大,採用人力電鋸都不合效益,且透過燒掉剩餘的農作物,肥料能迅速回到土壤。農民燒完一片山林,換燒另座山林,若干時日後再回來利用,一舉數得。但是現在大面積燒森林,燒掉的樹木植物和生物棲息地,遠超過農作物本身,火點動輒上千個。所以每年旱季火耕,煙霧籠罩,若遲不落雨,西南風吹拂,空氣品質、能見度、交通安全都極差,加上經濟和居民身心負荷,霾害不除,就難說是現代環境。
 
東盟單一經濟體已呼之欲出,東盟的決策層長久以來一直展現著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雄心壯志。但對霾害處理反覆爭議,卻仍束手無策,會議雖不斷,霾害竟變得比開發中國家還要嚴重。不僅讓湧來的外國客訝異,也讓在地居民加深不安,東盟各界何不集思廣益,找出適當的除霾行動。
 
关键词:方案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