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現金多加薪少 各國央行難題
2014-08-26 10:51:2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失業率下降得很快,何以大家對經濟復甦沒那麼「有感」?全球央行總裁年會和聯準會(Fed)經濟政策會議22日起,在美國懷俄明州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 舉行,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Janet Yellen) 致開幕詞時,詳細解釋何以她認為單憑失業率,不足以衡量美國就業市場的強度。
美國失業率降得比預期快,8月份為6.2%,不過葉倫說,近五年的經濟混亂讓數百萬勞工被邊緣化、灰心喪志或困在臨時工性質的工作中,這些都是失業率無法反映的事實。葉倫說,「勞動市場結構不斷改變,加上嚴重經濟衰退導致勞動市場功能持續變化的可能性」,讓判斷經濟體是否接近充分就業的工作「變得複雜」。
簡單說,聯準會的貨幣政策無法再單純依據失業率的變化就做決定,聯準會追蹤的19項勞動市場指標顯示,整體勞動市場改善情況未如失業率下滑所呈現的那樣美好。例如,勞動參與率及工資等,並未明顯回復或上升。許多人一直認為美國失業率快速下降,有相當程度肇因於長期失業者失望退出職場,而非真正往充分就業邁進。
不過,聯準會如何透過資金流動性來影響勞動市場呢?就學理來說,當央行提供貨幣流動性給資金市場時,使企業得以取得低廉成本的資金,從事事業擴張增加雇用勞工,甚至提高工資。但目前情形是,企業根本不缺資金,但對增加勞工或加薪卻極度保守,許多企業甚至透過併購而裁減員工。
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Corporation)8月18日所公布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全球大型企業和私募股權公司所持有現金和短期債券,已創下歷史最高紀錄,為7兆美元,是2003年的兩倍。也就是說,大企業們寧可握有現金或購買短債,也不願從事實質投資、為員工加薪或配發股利。
目前籠罩在通縮陰影的歐洲,對企業而言,根本就不缺錢,歐洲企業目前現金儲備已達到約2.6兆美元,創下自2003年以來的最高水準。美國企業也不遑多讓,達到2兆美元,其中,單單蘋果公司就有1400億美元的現金部位,而微軟及谷歌也分別達到830億及590億元。這還需要央行供應資金嗎?
在亞洲國家,中國500大企業持有現金規模也達4050億美元;南韓企業現金規模則為2700億美元,是其1.3兆美元GDP的20%。而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日本企業持有現金規模占GDP比率也超過9%;在台灣部分,依據巴克萊資本證券評估,台灣不計金融企業,今年與明年上市櫃扣除資本支出後的自由現金流量(FCF),將分別達230與330億美元左右,占GDP分別4.7%及6.6%,而這還只是上市櫃1000多家企業的統計而已。
在企業大量囤積現金,不願投資、不願為員工加薪或配發股利下,許多國家政府再也受不了,韓國7月份公布準備對囤積現金、而不願把利潤分給員工或派發股利的公司課稅;日本則利用減稅方式鼓勵企業提高股利和員工薪資;而中國政府則直接規定121家國企,上繳利潤比率在現有基礎上再提高5%。至於台灣部分,早已實施針對企業保留盈餘課徵10%稅負的規定,但顯然效果也有限。
這些囤錢企業,不僅在增加投資、促進就業或提高工資沒有貢獻,還時常透過大量資金影響或扭曲資本及房地產市場,例如利用庫藏股拉抬股價、大量介入房地產市場或炒造工業區土地等。這些金錢遊戲及市場扭曲,對想正派經營的企業造成巨大困擾,也因此更惡化或抑制勞動需求及勞動市場正常發展。
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說,還不清楚金融危機如何改變勞動市場結構,無法貿然決定貨幣政策。但我們可以確定不變的是,商人的唯利是圖與人性的貪婪,如果各國央行總裁們看不清楚這一點,不要求政府其他部門配套的稅負及產業因應對策,那麼,再多貨幣政策對刺激就業和經濟成長,都屬枉然。
关键词:企業現金多加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