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無力應對‧中東烏克蘭危機升高

2014-09-02 11:06:0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英都面臨伊斯蘭國(IS)的恐怖攻擊威脅,歐巴馬總統也面對兩項重大外交危機:一,是否下令空軍轟炸IS敘利亞境內基地;二,如何回應俄軍上千名裝甲和砲兵進入烏克蘭另闢戰場。人民期待之際,歐巴馬日前卻大潑美國人冷水,表明行動要謹慎,全面思考,不輕易選擇軍事手段;應對伊斯蘭國,歐巴馬坦承美國還沒有形成一套戰略。
 
儘管多數共和黨議員和民主黨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為首的鷹派,都強力主張美國須立即對IS還以顏色,但歐巴馬卻回應,想根除像毒瘤一樣的IS不易,需要時間,也不能只靠美國,需要密切與盟國夥伴一起做。民主黨同志、重量級參議員范士丹周日都加入批評歐巴馬行列。
 
至於俄軍大規模入侵烏克蘭東部,歐巴馬迄今把責任指向普亭,口誅筆伐,但也明確表態,烏克蘭問題沒有軍事解決之道,只能走政治談判。看似軟弱的回應,可能導致歐巴馬已很低的民調將滑得更低。但無可否認,他也掌握住美國人不願再捲入國外紛擾的主流民意。
 
美國經歷兩場師老無功的中東戰爭,和經濟長期不振,多數美國人無心亦無力再以天下為己任,不想再一手旋乾轉坤。共和黨傳統孤立主義勢力在興起,聯邦參議員保羅‧萊恩大力呼應歐巴馬。他認為美國不能老是先拔槍,而不考慮後果。去年此時敘利亞阿塞德政府使用化武毒殺人民,跨越歐巴馬畫下的紅線,鷹派紛紛主張美軍立即轟炸敘軍,歐巴馬卻懸崖勒馬,否則今天阿塞德的死敵「伊斯蘭國」可能更壯大,可見鷹派主張無先見之明;今天他們又主張轟炸IS在敘利亞基地,顯示亦無後見之識。
 
萊恩的批評也許過於偏頗,反映美國部分人仍習慣做「世界霸主」的心態,不能正視現實,認清時勢,無法接受中東和東歐「先看美國和西方臉色」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歐巴馬常說,普亭企圖恢復俄國傳統勢力範圍,是19世紀的落伍想法,IS企圖建立穆斯林哈里發全球政權,更是中古世紀的思維。兩者都該被淘汰,不應存留於21世紀。但真正認識不清時代的人,可能反而是在歐巴馬左右的西方人士。
 
二戰後西方建立的國際秩序,進入21世紀後,隨著歐美的世界經濟政治勢力相對減弱,非西方的區域分量上升。西方主導政經軍實力和話語霸權都已隨之而變。小布希兩場中東戰爭加速西方的衰落;中東和東歐最近一些事態,以及中國崛起和中日之間的尖銳對抗,都是歐美無力插手改變的世界大勢。
 
歐巴馬在西點軍校演說指出,美國軍力世界第一,但世界上不是每件事都像釘子,可用錘子解決。歐美勢力退縮,中東和東歐傳統勢力和文化對抗重新興起,宗教、民族、文化各斷層不是美國完全能理解,更不是美國軍力能解決;軍力打擊手段最多只能發揮短暫表面的治標作用。歐巴馬不肯隨鷹派起舞,不願輕易拿起鎯頭,可說也有自知之明。
 
如今中東局勢日益紛亂,已脫離美國所能掌控。日前阿聯酋發動長程空襲,靠埃及加油補給,轟炸利比亞境內的伊斯蘭教派民兵,事先完全未知會美國。這種事過去完全不可想像,現在卻發生了。又如,土耳其和卡達支持中東各國穆斯林兄弟會勢力,造成與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政府間的強烈對抗,是中東地緣政治出現大變化的徵兆,但美國只能置身事外。
 
在東歐,烏克蘭企圖倒向歐盟,普亭不允,製造東烏克蘭叛亂。俄軍越界,明顯違反國際法,顛覆戰後國際秩序,但美國、西歐只能吼叫,不敢開打。普亭恢復俄國傳統勢力範圍,挑戰西方,是地緣政治的捲土重來。一如中東泛伊斯蘭主義復興,不是恢復傳統舊時代,而是在21世紀借助新時代提供的機運而新生,美國都無能為力再主導國際秩序。
 
全球正出現地殼變動式的政治大斷裂,美國不能以二戰和冷戰霸主思維去應對,必須冷靜虛心,對症下藥。歐巴馬認為美國尚未形成整體戰略,不宜輕舉妄動,雖讓很多人失望,但做法也合乎大變動中的國際態勢,更呼應美國多數民心。最後能出台甚麼對策,才是觀察美國國勢走向的更重要基點。
 
关键词:美國無力應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