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正穩健復甦 樂觀可期
2014-09-03 12:22:1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商務部上周公布今年第二季的經濟數據:國內生產毛額(GDP)折合年率增長4.2%;如果和去年同期比較,則成長2. 5%。這樣的經濟表現稍微優於原先預期,也和股市上漲及銀行放款的提高趨勢相符。在主要先進國家中,美國高於一般對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的本季預期(分別為1.3%、0.1%、-0.3%、-0.1%),甚至還稍微高於表現一向良好的新加坡(2.4%),只低於英國被預期的3.2%。如果和國際貨幣基金(IMF)對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1.7%比較,當然超出不少,也高於去年美國的全年成長率1.9%。因此,我們可審慎樂觀地預期:美國的總體經濟幾乎確定將穩健復甦。
這項報告顯示,經濟成長主要受惠於機器設備、新建築和研發支出的提升,雖然商品庫存的貢獻不如預期。這幾個數據的正向發展,顯示社會的樂觀心理,願意投資於未來(研究發展)和當下(機器設備、新建築),這將有利於經濟的進一步復甦。而在GDP的增幅2.5%中,有1.69%的增幅是來自國內消費增加;而貿易逆差也稍低於原來預期,因為出口高於預期而進口低於預期。受到正面經濟數據影響,道瓊指數上周五漲到1萬7098點,持續美國股市的奇幻旅程,而繼續攀上新高。
國內消費增長了2.5%,為GDP的成長貢獻1.69%的功臣。就業市場正面發展,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持續下降,減到了29.8萬人,表示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持續上升;這也使美國的失業率從7月份的6.2%,繼續下降到6.1%上下的低檔,成為金融海嘯爆發以來的新低,也是幾年前難以預期的優異成果。
和失業率下降同步的,是7月工業生產和去年同月比較上升了5%,超越今年1到7月平均的3.9%,顯示工業生產正逐月上升,似乎反映了歐巴馬政府推動的「再工業化」(Reindustrializaion)政策正在逐漸發酵、產生效果。這些發展,讓7月份的成屋簽約銷售指數持續上升3.3%,是連續五個月中第四個月上升。
7月的貨幣供給(M1)和去年同期比較提高了11.7%,顯示目前資金相當充裕,導致銀行放款持續增加,貸放餘額本季增加了1785億美元,達到8.11兆美元,這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高水準。擴大的銀行借貸加上機器設備及新建築開工提升,顯示投資的活動相當熱絡,也標示著未來經濟狀況持續升溫的機會極大。道瓊指數和去年同期相比,已經上漲約14%,讓投資人和社會大眾信心增加,更促進了樂觀和有信心消費的心理。
然而,歐巴馬政府極為重視的貿易,在今年整個上半年並沒有特別傑出表現。1到6月的出口雖然成長了2.9%,但進口更成長3.3%,使上半年的貿易赤字達3736億美元,高過去年同期的3586億美元,無法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之一。還好的是,貿易赤字的擴大有限,也對今年1到7月物價的溫和上漲做出了貢獻,讓消費物價指數維持在1.8%的可接受範圍,雖然高於仍陷於不景氣的歐洲主要國家,如德國同期間1.1%、法國0.6%、英國1.7%、義大利0.4%。
在這些令人樂觀的數據之下,消費物價指數7月和去年同月相比只上漲2 . 0%;今年1到7月的平均消費物價,只比去年同期上漲1.8%,堪稱物價穩定。因此,沒有對聯邦準備銀行造成壓力,加速撤除量化寬鬆(QE)來減少貨幣數量。然而,其他正面的發展當然促使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必須逐步撤除量化寬鬆,讓經濟回歸正常。
只是,聯準會撤除量化寬鬆速度也不能太快,因為經濟復甦還是有些值得注意的隱憂,也就是石油價格是否能持續穩定。由於烏克蘭和伊拉克等地的地緣政治仍動盪,即使美國頁岩油的大量開採,使能源價格的長期趨勢看跌,有利於能源價格穩定和經濟成長,但短中期的政治發展仍可能讓能源價格動盪,進而影響到經濟。
總之,美國經濟穩定回升之態勢已愈來愈明顯,足供各界參考,並據以擬定各種應對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