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新反恐策略 摸著石子過河?

2014-09-12 09:48:3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歷史真是巧合, 在9月11日九一一恐襲13周年前夕,歐巴馬總統發表電視演說,以堅定語氣和強烈措詞,宣布將對「伊斯蘭國」(IS)持續空襲,直到削弱和完全消滅它。以「戰爭終結者」姿態入主白宮,拿到諾貝爾和平獎的歐巴馬,「戰爭總統」形象難完全解脫,美國被迫須再度領導新一輪反恐戰爭,歐巴馬也可能在反恐未竟即結束8年任期。
 
歐巴馬增派475名軍事顧問入伊拉克,牢守不派地面部隊的底線,但是否漸進擴大成派兵,還待觀察。國務卿柯瑞正在中東、歐洲協調周旋,美國須領導北約部分成員、也聯手阿拉伯友邦,甚至暗中與和美國為敵的伊朗、敘利亞阿塞德政權有某種默契或合作。美國也須考慮結合國力漸強、在伊拉克有巨大石油利益的中國,嘗試納入與美國和北約在烏克蘭有矛盾的俄羅斯,領導全球相關國家齊心反恐,避免美國獨自出力,都在考驗美國的號召力和策略是否奏效。
 
歐巴馬上月說,他的中東政策是「不做傻事」,被民主黨同志希拉蕊‧柯林頓和共和黨議員痛批,兩名美國記者被斬首,視頻放上網路,全球輿論譁然,歐巴馬承認美國「還沒有對策」,他的表現令逾半數美國人反感;華盛頓郵報與美國廣播公司民調,51%民眾不認同他的表現,53%認為他太謹慎,空前壓力逼他10日晚電視演說「解惑」。
 
實際上,歐巴馬等於承認反恐戰爭未結束,過去美國做了傻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認為,小布希下令進軍伊拉克、阿富汗,未理解伊拉克什葉派和遜尼派間的宗派關係,未意識到推翻同屬遜尼派的阿富汗神學士和伊拉克海珊的復興黨政權,同時也摧毀伊朗的兩大勁敵,為伊朗大開利益之門;如今再摧毀IS,同樣會再為伊朗、敘利亞親俄的阿塞德政權鏟除潛在威脅,歐巴馬謹慎並沒錯。外人看來,美國為「牛仔」作風吃足苦頭,正是歐巴馬謹小慎微的原因。
 
歐巴馬的策略即「歐巴馬主義」(ObamaDoctrine),不外乎不再獨自出頭,要聯合眾多國家剿滅IS;拒絕再派地面部隊投入,無限期空襲。背後當然須伊拉克政府自行善後,新政府權力須分享,只有境內遜尼派、什葉派、庫德族等權益都獲保障,伊拉克政局穩定,才是「治本」,這是歐巴馬軍事之外的正確政治策略。
 
美國領導的這場新戰爭能否打贏,避免戰爭加速美國衰退,關鍵在盟國同心協力,和大國是否真心支持。九一一後,美國曾成功讓全世界站在美國這一邊。但十幾年來,國際情勢大變,在中國崛起、俄羅斯挑戰美國下,美國如能說服中俄支持反恐戰爭,助益將不小。毫無疑問,極端伊斯蘭組織壯大,對中俄都是嚴重威脅,IS已對莫斯科和北京都下戰書,明言要為車臣和新疆的「受壓迫弟兄」伸張「正義」,把IS「版圖」擴張到這些地區。
 
美國再度把重心移中東,或許讓中俄可袖手旁觀,再「搭美國便車」。但眼前美國似不會因IS而緩和南海爭端中的立場,也不會在東烏克蘭問題上放任俄國為所欲為。即使美國已沒有實力和意願同時進行三地的軍事行動,至少中俄宜避免在國際專注反恐行動中,讓美國遭遇掣肘。歐巴馬也須讓中俄體認殲滅伊斯蘭國對全球反恐的價值,而不是乘機打壓中俄的另一張牌。
 
美國要說服中國相對容易,只要華盛頓不對中東反恐和北京反對新疆恐怖主義採雙重標準,北京應樂觀其成。IS如壯大,對中國所依賴的石油輸入可能形成威脅。再者,中國既自認在國際事務應有更多話語權和影響力,如今攸關自身利益的反IS都沒有角色,如何提升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既然有限度軍事參與可能性偏低,但適當的軍費負擔、人道援助,都是可研究的方向。這是中國的機會,展現大國責任和反對恐怖主義暴行的「普世」立場。
 
歐巴馬的演說義正詞嚴,但反恐的共識能否突破已陷入狹隘大國利益紛爭的氛圍,讓各國重回全球化視野,攜手解決恐怖主義,還在未定之天。拜登說,「要追殺IS組織直到地獄之門」,伊拉克部隊無能,靠空襲和美國人數有限的顧問,美國拒派地面部隊掃蕩,如最後無功,會使美國成真正「紙老虎」,看來歐巴馬的策略,還在「摸著石子過河」。
 
关键词:石子策略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