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大轉彎 這是「歐巴馬的戰爭」

2014-09-25 18:57:0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與阿拉伯盟國23日發動1991年波斯灣戰爭以來,對伊拉克、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IS)武裝力量的最猛烈空襲。對立志終止戰爭的歐巴馬總統,這是一場「歐巴馬的戰爭」。軍方說,這些攻擊「只是個開始」。包括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鄧普西和多位將領公開說,美國如不出動地面部隊,靠伊拉克軍隊和庫德族民兵,最終難完全剿滅IS。任期僅剩28個月的歐巴馬,對抗IS的策略愈來愈受質疑。 
 
歐巴馬8月7 日下令空襲IS,9月10日宣布擴大空襲區至敘利亞,兩次都使用憲法賦與總統的「戰爭權」,所以說這是「歐巴馬的戰爭」。在九一一恐襲13周年前夕,歐巴馬邀國會領袖到白宮簡報,聲明將使用總統戰爭權,隨後發表電視演說,高調宣布空襲IS。有人質疑,為何歐巴馬去年8、9月不對用化武攻擊叛軍與人民的敘利亞阿塞德政府軍發動攻擊,反而將發動戰爭權力拱手讓給國會,如今卻重拾發動戰爭主動權? 
 
依美國憲法,總統是美國軍隊最高統帥,擁有發動戰爭主動權,但憲法也賦與國會宣戰和控制戰爭預算的權力。國會1973年通過的「戰爭權力法」(War Power Act of 1973),要求總統決定採取軍事行動後48小時內須知會國會,除非得到國會批准,否則武裝部隊的軍事行動不得超過60天。 
 
歐巴馬這次軍事行動,完全符合「戰爭權力法」與憲法。他不僅已知會國會領袖,也透過電視演說昭告世人。而該法並未規定,總統用兵須得到國會授權;換言之,總統有權單獨採取軍事行動。 
 
去年9月,歐巴馬曾創下將戰爭權交付國會行使的首例,使總統的戰爭權自我限縮。所幸,他9月10日「重拾」總統發動戰爭的權力,並告知國會領袖。依憲法與40年來白宮與國會執行「戰爭權力法」的歷史經驗,該法並未妨礙總統行使戰爭權,只是對總統進行海外秘密戰爭有所制約。 
 
歐巴馬去年8、9月為何「逃避」對敘利亞發動攻擊?第一,華府擔心若重創敘利亞政府軍,可能造成與凱達(基地)組織有密切關係的敘利亞反政府軍坐大,反而不符美國利益。第二,由於敘利亞政府軍與叛軍相互指控是對方發動化武攻擊(歐巴馬當時畫下的紅線),聯合國調查團在證據湮滅下,難以分辨是非曲直,美國自然不敢輕率發動攻擊。第三,當時如攻打敘利亞政府軍,國內民意與國會支持度都偏低。第四,歐巴馬全力將美軍撤出伊拉克與阿富汗,無意海外用兵。第五,英法兩國國會相繼投票反對攻敘利亞,沒有盟國支持,美國只有打退堂鼓。 
 
然而,今年9月後,情勢丕變。一年來,歷經克里米亞、烏克蘭東部叛軍飛彈擊落馬航班機、俄羅斯支持烏東叛軍、伊斯蘭國崛起等事件,連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都批評歐巴馬外交政策軟弱。IS連續屠殺非伊斯蘭激進派信徒與美國記者後,歐巴馬再不展現強硬,不僅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將繼續下滑,也不符美國國家利益。 
 
其次,IS透過石油、天然氣、古文物掌控與銷售、企業化經營、擄人勒贖,不僅擁有龐大資金,也吸引全世界激進穆斯林加入成為「聖戰士」,中東、南亞、東南亞激進伊斯蘭教信徒大串聯,已危害國際安全。而歐巴馬為挽救低迷聲望,並避免已故哈佛大學教授杭廷頓所稱「文明的衝突」成真,刻意由國務卿柯瑞穿梭各國,外交運作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50多國加入反IS聯盟,然後再動武,以避免阿拉伯世界仇美情緒再升高。 
 
第三,IS濫殺無辜、揚言對美歐發動恐襲,還插旗白宮圍牆、支持疆獨等,已成全球公敵。而IS對伊拉克少數民族趕盡殺絕,使歐巴馬團隊標榜的維護人性尊嚴與反對種族滅絕,都師出有名。美國民意與國會支持歐巴馬空襲IS民調高逾七成,鼓勵歐巴馬改弦易轍。 
 
從比較的觀點看,歐巴馬去年拒絕用戰爭權對付敘利亞,除各種條件不成熟,也是政治判斷失誤;今年情況改觀,IS坐大,種族殺戮讓美國舉起正義之旗動武,眾多盟國共襄盛舉,或可確保不致成美國尾大不掉的第三場戰爭。如運作得好,說不定還有阿拉伯國家願提供部分軍費。能否如願,就看空襲成果和伊拉克政府軍、敘利亞反抗軍是否爭氣了。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