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家建議 遊客維權應適可
2014-09-27 13:39:5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新華社曼谷電】「出門在外,首先要防患於未然,儘量避免任何意外發生。而意外一旦發生了,立即報警,控制情緒,尋求幫助,合理維權,這是一個文明遊客應該具備的素質,」一名常為在泰中國人提供法律援助的華人法律顧問章愛媛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根據中國駐泰國大使館領保處提供的數據,雖然今年1-6月,受泰國政局動蕩影響,赴泰中國遊客人數同比減少近50%。但今年8月開始實施免除旅遊簽證費用政策以來,中國遊客人數急劇增長,預計今年總人數仍可達410萬人次。
但赴泰旅遊人數增加的同時,中國人在泰國發生意外的概率也相應增加了。章愛媛說,目前她的律師事務所華人客戶源中的80%都來自中國大陸,包括經商者和遊客。
雖然身為法律顧問,但章愛媛表示希望告訴廣大在泰中國遊客,對於涉及金額不大的罰款或賠償的民事案件,最好儘量不要走到法律訴訟的環節。主要原因是泰國的民事案件起訴成本高,審理環節複雜,速度很慢,且最終能否獲賠還要看被告方的經濟能力。「依照我的經驗,一個民事案件如果能在3年內結案就是很快的了,」章愛媛說。
結合一些典型案例,章愛媛表示,對中國遊客來說,遇到問題時控制情緒真的非常重要,不應過分維權。例如,曾有一位中國人在泰國入境時被海關查到超額攜帶香煙。這個時候,按照要求繳納罰款,或是儘量心平氣和的與泰國海關商量能否降低罰款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但這名中國人由於情緒激動,與海關發生爭執。案件被移交警方後,警方最終以干預執法為由對這名中國人提起訴訟。最終的結果是這名中國人不僅在泰國的看守所裏被監禁兩月之久,而且法庭還判處他繳納幾倍於原先罰款金額的罰款。
今年以來,泰國發生了不止一起中國遊客因飛機延誤等原因干擾機場或機上秩序的事件。對此,章愛媛表示,無論是為了維護中國人的形象,還是為了遊客自身的利益,都不應該在機場鬧事。首先這對於解決困難毫無幫助,反而還可能被泰方起訴,面臨最高兩年監禁及罰款的處罰。
章愛媛說,一些報名低價旅遊團的遊客,應該對所乘坐廉價航空可能出現延誤等情況提前做好思想準備。此外,她建議中國各航空公司對他們在泰國機場的地勤人員進行培訓,告訴他們在飛機延誤時如何安撫乘客情緒。
除了民事案件,章愛媛也對遊客如何處理車禍等刑事案件提出建議。「首先應該從源頭做起,了解泰國的交通法規,沒有駕照不要租用摩托車,防患於未然,」章愛媛說。
而一旦交通事故已經發生,那麼應第一時間撥打報警電話191,然後撥打急救電話1669。
其次應利用手機、相機等工具拍攝事故現場,如果現場有目擊證人也可以拍下來,並留下聯繫方式,多爭取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第三就是儘量將傷者送到最好的醫院,如在外地應儘快轉院到曼谷。最後則是找到律師,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爭取賠償金。章愛媛說,赴泰前購買保險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章愛媛說,遇到意外時第一時間聯繫中國大使館求助也是正確的處理辦法。她表示,近年來,可以看到使館領保處在幫助解決中國遊客遇到的問題時做的越來越及時、高效和穩妥,值得肯定。但章愛媛提醒中國遊客,雖然使館領保處願意幫助大家解決問題,但遊客不能依賴使館。同樣作為在泰的外國人,使館只能起到協助作用。
关键词: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