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趨緩 非投資金融股市良機

2014-10-04 10:48:5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9月23日出爐的資料顯示,9月份反映製造業生產預期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出乎意料地從8月的50.2上升為50.5,但「就業指標」卻下滑了一點,跌到46.9,顯示就業狀況變差。越來越多專家看淡中國今年的整體經濟表現。其推論邏輯和顯示的意涵值得注意,做為投資中國的參考。
 
中國設定今年經濟成長率為7.5%,已低於去年達成的7.7%;然而今年第一季7.4%、第二季7.5%,第三和第四季在許多專家眼中不會好過前兩季(有人預測約為7.1%和6.9%),因此外資機構已預期中國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只有7.3%或7.2%,無法達成官方設定的年成長率。中國官方握在手上的經濟刺激工具其實不少,但由於8月下旬在北戴河會議中決定「改革優於刺激」,經濟成長低於7.5%「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外界都認為,官方不會有太強烈的刺激方案,低於7.5%將是今年的經濟成長率。
 
綜觀今年中國迄今的經濟表現,工業生產到7月份成長8.8%,其實還算可以,但到8月份,出口僅比去年同期成長3.8%,並不理想;除非內需大量成長,否則經濟無法像過去快速成長可以預期。但從8月份的消費物價只比去年上升2.2%,躉售物價更比去年下滑1.6%來看,消費力道肯定不足,無法維繫總體需求成長,總生產成長自然力道不足。
 
但由於中國官方今年設定總體經濟首要目標,並非經濟成長率,而是就業和防債務違約,因此如果還有刺激方案,只會是針對能擴張中小企業雇用人數的特定及溫和性計畫,不會是全面性的大型方案,因此遜於7.5%的經濟成長率已可確定。
 
由於歐洲經濟表現仍然低迷,加上區域性衝突升高,以及伊波拉病毒等不利因素,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今年全球商品貿易僅能成長3.1%,遠低於上半年預測的4.6%;對明年貿易成長的預測,也從原來的5.3%下修到4.0%,遠低於過去20年來的平均值5.2%。因此,中國要在出口貿易上獲得顯著績效,將比過去更難,而事實證明的確如此。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ESCAP)建議亞太國家,不要只顧衝刺總出口額,要改為聚焦產品的加值,這當然是中國很好的調整方向;而事實上,中國也持續在往這個方向邁進,只是它也需要一些時間。
 
兩項短期間持續拉扯內需增加的因素,是中國政府的「打房」和「禁奢」。由於房價巨幅上揚將嚴重打擊政府威信和人民信賴,中國政府此番打房政策已經顯著生效:8月份全國70個大中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呈現下滑的有68個。專家認為,房價向下修正的幅度至少還有三分之一,這當然連帶影響關聯產業,如鋼鐵、水泥、塑膠等等。
 
至於習近平主席全力推動的「反腐禁奢」,當然顯著衝擊到高檔內需,甚至讓坊間出現「反腐亡國」的說法,認為這會將中國經濟送進寒冬,經濟增長將出現「硬著陸」。然而更多國際機構卻盛讚這項政策,並以新加坡和香港的廉政效果來支持它;甚至認為在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下,可以在2020年創造出0.1%到0.5%的經濟產值,約為700億美元。
 
因此,中國未來動輒出現10%以上經濟成長率的時代,顯然已成過去式。並由於中央已放棄完全以經濟成長來評價或拔擢地方官員的模式,未來也將比較不會看到地方官員過度衝刺經濟成長的突兀景象。但因就業仍然是維持社會穩定的極重要因子,經濟成長仍是維持就業成長的主要指標,不會完全不顧。只是,能帶動內需的服務業和高值製造業,將會主導未來中國的產業政策,並會在相對較公平的基礎上進行競爭。「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的競爭模式,將會逐漸淡化,特別是還是由中央主控的投資業務上。
 
以個人或企業而言,今年和明年上半年,恐怕都不是在股市或金融上「投資中國」的最佳時機,除非是要長期持有這種投資。但如果要在中國投資,從事長期營運,那麼目前和短期的未來,中國的房地產、工資和消費都會是有利的購入時機,可進行長期的投資。
 
关键词:股市金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