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形勢急變 群眾抗進入新階段

2014-10-05 11:26:1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香港學生和群眾爭取特首「真普選」抗爭3 日急轉直下,在反佔中人士反制下,雙方肢體衝突,百餘人受傷,學聯宣布撤出旺角和銅鑼灣兩個示威佔領區,並宣布擱置與港府對話,使群眾運動頓失方向,形勢對學聯不利。是否因此激化對立,各方都須自制,而群眾能否長期抗爭,也充滿變數。
 
形勢為何急轉直下?從一些過程,可窺見雙方策略應對。9月28日是運動的高潮,當天警察施放催淚彈,反而引起數萬民眾投入,攻佔金鐘、銅鑼灣和旺角三地,「佔中」擴大為「佔港」,引起國際普遍關注。但29日起,港府眼看武力鎮壓效果適得其反,改採拖延策略,靜待佔中群眾霸佔道路,引爆民怨。
 
10月1日是轉捩點,「人民日報」強力支持梁振英,央視破例播出梁在香港的國慶酒會講話;梁與親港府的反佔中組織獲北京明確支持後,開始部署反攻。2日,梁答應與學生對話,但沒有時間表,反佔中人士得以利用空隙部署。3日,大批反佔中人士突然出現旺角和銅鑼灣,與示威者對罵,並追打示威者。媒體拍到有人被打得頭破血流,又拍到警察將打人的反佔中人士私下釋放,導致民眾包圍旺角警署。
 
另一方面,學聯2日要求與港府對話,但調子變軟,不再要求梁振英下台;到3日旺角和銅鑼灣兩佔領區被「奪回」,學聯再宣布,鑑於港府和警察縱容反佔中人士暴力行為,學生決定擱置與港府對話,等於再放棄另一重要目標。兩大目標都擱置,群眾運動頓時失去訴求方向。
 
這次學運,9月28日至10月3日應算第一階段;如今情勢有變,10月3日後進入第二階段。除非學生放棄抗爭,回到原點,第二階段可能進入持久戰,對學生體力、指揮系統、凝聚和維持群眾熱情、擴大訴求號召正當性,顯然都是嚴酷考驗。以下是一些可能發展。
 
第一,學生和群眾可能放棄旺角、銅鑼灣和尖沙嘴,集中力量鞏固金鐘佔領區;上述三區都是商業區,有大量居民,長期霸佔街道,影響交通和商家生意,必然引起不滿。學生群眾應避免再向中環發展,佔領中環勢必引起更大反彈,絕非上策。港府使出「拖」字訣,用「以民制民」代替「以官制民」,看來獲初步成功。
 
第二,學生和群眾宜將公民抗命目標拉回「反特首候選人篩選」。特首候選人都是中共掌控下的「自己人」,有違民主普選和公平原則,不具正當性,民眾較在意。強調「反篩選」可減少「反對人大決定」的對立,降低與北京和親政府人士的對撼氣氛。由於梁振英下令施放催淚彈,激化抗爭,北京最後是否保梁,現在論斷其實稍嫌早。整個風波能否善了,才是影響梁前途的關鍵。
 
第三,學生和群眾第一階段明顯欠缺有力領導,引起不少問題,包括抗議人士產生內部矛盾。學聯、學民思潮和佔中發起人可能吸納其他組織代表,共組領導小組,作為第二階段抗爭的準備。
 
第四,學生和群眾可能以包圍政府總部作重點,並緊追梁振英政府,要求解釋為何要向學生和民眾發射催淚彈?誰下的命令?未來也可能要求立法會和法院調查,追究責任。
 
第五,能否長期抗爭,是事態發展關鍵。反佔中行動出現黑道背景人士,發生流血事件,對社會歷練少的學生形成很大心理壓力。其手法和台灣竹聯幫人士出面反制「太陽花學運」相似,是巧合或有人運作?港府如何平等保護雙方,不偏袒執法、不陷入坐視黑幫恐嚇學生醜聞,攸關港府聲譽,不能不慎。
 
事件發展迄今,香港年輕世代的民主和自主意識,與年長一代截然不同,對香港政治和自己命運,都有自己想法,不易被北京和港府擺布。有人直言,9‧28後,中國已有個「不一樣」的香港,治港須換新思維、新方法。「今天的台灣,明天的香港」已然成真,北京和港府都須謙卑地體察新世代港人的心聲。
 
史丹福大學政治學教授兼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認為,北京對香港群眾運動的反應和處理,顯示中共對政治改革已到極端僵化程度;僵化造成嚴重束縛,束縛對中共統治不利。他甚至斷言,中共統治已走到盡頭,十年內可能崩潰。學者論斷是其學術自由,但北京該引為惕勵,謀求化解香港風波的良策。
 
关键词:香港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