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風波 習近平的第五個考驗
2014-10-13 10:48:2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近兩年來,面對四大考驗:經濟、反腐、東海南海之爭、以及疆藏分離主義運動。但今年秋天,香港突然成為他的第五個考驗。
面對這些考驗,習總處處表現強勢。譬如,在首要的經濟事務上強調深化改革,向「改革開放」頭30年賴以高速成長的「中國模式」開刀,強化市場化機制,減少國企壟斷,避用刺激經濟手段,務求調整中國模式,讓市場力量得以生根,使經濟有自我持續成長的動力。反腐方面,全力「打老虎」之外,蒼蠅和裸官也一起打;東海南海設防空識別區,建鑽油平台,雙雙出擊;對疆獨分離勢力加強鎮壓,國安系統更全力出擊。
不過,強攻也引起反彈,北京的危機感越來越重。經濟轉型不易,今年9月工業生產增長,跌至2008年以來最低;國際貨幣基金會7日調低中國今明兩年GDP成長預測,分別為7.4%和7.2%。國際貨幣基金會8日報告,中國GDP以貨幣購買力計算,將於今年內超越美國,成世界最大經濟體;但中國的人均GDP仍遠遠落後美國,列名的186國中排名101,仍有漫漫長路要走。
此外,反腐已到緊要關頭,再下去如何走?不從制度上限制黨官權力,想將貪腐連根拔起,根本不可能。東海、南海的強硬政策,不但引起日本、越南和菲律賓反彈,四鄰已走上結盟抗中道路。新疆分離運動猖獗,暴力濫殺威脅全國安全,未見收斂。
而眼前香港「佔領運動」造成危機,北京卻是可避免而自誤良機。如果早幾個月,北京願按基本法打開一扇窗,與香港各方談判,容許「逐步走向真普選」,佔領運動就不會成真;北京強硬到底,一寸不讓,不肯開放公民提名權,才引起讓歐美指指點點的「雨傘革命」。
最新形勢顯示,梁振英政府取消與學生對話,學生再次號召民眾重回「佔領區」,金鐘佔領人數再達1.5萬,旺角和銅鑼灣也各有2000人和300人;學聯已宣布,將進行新一輪不合作運動,包括學生罷課和立法會反對派阻擋政府法案。看來「佔領」逐漸成長期的運動,除非武力清場,短期內不易解決;但清場可能埋下新禍根,港府也猶豫不敢決。
其實,北京和港府的最大難題,不在平息佔領運動,而在今後如何面對香港年輕新世代。香港年輕一代與年長世代截然不同,民主意識強烈,有千禧世代的自主思想;北京制訂的特首選舉「框架」,假普選卻要將它說成真民主,還要港人「袋住先」,如何令年輕世代信服?年輕一代血氣方剛,不怕武力清場也要留守,原因在此。特區政府統治香港17年,學生精神領袖黃之鋒剛好是17歲。回歸祖國後誕生的世代,有如此強的民主信念和自主意識,是香港開放社會使然,不是一昧責怪外國操縱就能讓人信服。箇中因由和應對之道,都值得北京和港府反思。
習近平以「中國夢」作為治國目標,而落實中國夢的手段,在發展經濟、富國強兵,配合對內維穩和對外力保主權和尊嚴;目標既定,手段應可隨形勢靈活變通。調整經濟轉型政策,是靈活變通的好例子。但經濟領域之外,難道不能在政治控制方面,也作些調整,讓北京自身也有更大迴旋空間?
北京如想調整香港政策,現在還不遲,只要在特首選舉上開一扇窗,讓香港年輕世代感到有希望,形勢就可從對抗走向和解。開窗辦法之一,是從1200人組成的提名委員會入手。既然人大決定不能改變,將來特首候選人由委員會提名,而學生又爭取公民提名權,何不將兩者結合,取其中庸。譬如,讓1200名委員全部由直選產生,將香港分若干區,每區再分若干小區,每小區直選定額代表。如此組成的提委會既符合全國人大決定,又可避開中共篩選的死結。
綜言之,北京強攻政策下,陸港關係越來越緊張,形勢繃得越緊,對日後雙方關係發展越不利。北京如過度僵持於「一國」和中央的權威不容挑戰,把香港這次紛爭上綱上線至挑戰中央、「暴亂」或外國勢力滲透、想發動「顏色革命」,不如稍把僵硬的身段柔軟一回,從枝節調整即能扭轉形勢,反能贏得信服;退一步便海闊天空,這場風波也許能和平化解。其進退軟硬都在一念之間,就看習近平如何抉擇拍板了。
关键词: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