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為何忌憚「民國熱」?

2014-10-14 08:32:3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大陸官媒《環球時報》10月10日雙十節當天,刻意刊出「病態的民國熱是對歷史的侮辱」社評,痛批大陸少數知識分子「對中華民國病態的緬懷」,更質疑有些人把「民國熱」當成一種意識形態,甚至政治工具,挑戰大陸的主流史觀和政治現實。
 
《環球時報》氣急敗壞,主因在前一天BBC中文網報導,十一這天,一位山東網友在微博上寫道:「很多人都在朋友圈炫著今天的『國慶日』,可我覺得今天卻是祖國的受難日。雙十才是我們祖國的生日,希望有天可以名正言順的慶祝這一天!」英媒用民國熱來嘲諷中國,踩到北京的紅線,用中華民國國慶來否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更犯了中共大忌,官媒帶頭駁斥可以理解。問題是,用淺薄的「否定民國」觀來「導正」輿論,能否真正掌握大陸「民國熱」的本質,或認識中華民國對兩岸社會的重要資產與價值,供大陸社會借鑑?
 
民國熱的思潮源於1949年中共建政,民國政府退守台灣後,中共把民國說得一團漆黑,稱其為「萬惡舊社會」。但文革結束後,出於對台統戰需要,一定程度上又放鬆對民國史的控制。近年更因社會鬆動與兩岸交往,出版與影視作品出現很多對國共關係與史實的翻案文章,對「民國時代」的描繪氛圍,更成大陸文化界的一種時尚。
 
這股時尚裡的「中華民國」,說的不是現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而是已被中共官方送進舊紙堆裡的「蔣介石政府」。環時說,這種思潮對大陸的民國時期不斷進行浪漫主義描述,稱那是個「民主」、「自由」和「崇尚知識的年代」。「歌頌那時的國家制度和它所帶來的影響,是對中國歷史及推動這個國家所發生偉大變化的所有人的侮辱」。
 
中國人向來好「借古諷今」,拿民國說事的人並非有意符合真實歷史,而是以懷舊抒發情懷:被刻意美化的民國風景,不過是大陸文化人寄托心願的烏托邦,一種反諷手段,卻也明明白白地說明民主、自由和崇尚知識的價值,對大陸社會是多麼奢望的渴求。
 
中國歷史充滿「成王敗寇」篇章,後朝修前朝的官史常充滿偏見,不但為王者諱,更強迫歷史為政治服務。無論「批孔揚秦」或「海瑞罷官」,一篇篇政治立場掛帥的假史觀,愚昧欺枉了世人,釀成多少悲劇,直到今天還在修補假史觀造成的創傷。
 
好不容易,兩岸關係調整,大陸願客觀看待民國史。這是好事,可讓人重新理解創建以來就千瘡百孔的中華民國,如何艱辛地邁出發展步伐。當中共願重新正視國共合作抗戰史實,還中華民國一點公道時,也表示大陸調整視歷史為統治工具做法,能以尋求真相的實事求是作風,客觀認識過去、了解自我,也了解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不只是「歷史」,這個被形容為「在台灣的殘片」剛在台北慶祝她103歲生日。活生生的「對照組」,不斷地向大陸傳達中國人有另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一種自由、開放,不受網路限制審查,人民權利有憲法保障的生活方式。馬英九總統建議大陸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台灣的制度不完美,也未必更適合大陸,但不可諱言,確是大陸可選擇的方向之一。
 
可貴的是,洽是這個中華民國,維繫住大陸與台灣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的臍帶。就算不樂見「民國熱」,大陸仍難否定「辛亥革命紀念日」的意義,擋不住對「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推崇,連電視劇都要重溫「十月圍城」情懷,又何能擋住已富起來的老百姓,百年來追求「人民做主」的嚮往?「一國兩制」下,大陸或可拒絕香港要真民主的聲浪,卻難改變台灣追求中華民國尊嚴自主的現實。除非放棄和平統一承諾,中共面對的不僅是「民國熱」,而是未來如何面對還「活著」的中華民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勸誡日本說的,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和事實。日本不能掩飾和修改侵華史實,中共也不能不正視中華民國對抗戰、對國族奉獻的史實。內外心口都如一,才能讓人信服。大陸經濟務實30多年,讓中國經濟崛起,如果政治也能務實,讓大陸社會漸享有103年前孫中山等先賢追求的自由、民主,則「民國熱」只是過程,民主、自由等價值觀的實現,才是能讓兩岸同胞同心嚮往的真正中國夢。
 
关键词:「民國熱」?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