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上路 人民幣國際化打強心針
2014-10-18 22:39:2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香港「佔中」紛爭還未了,但各方矚目的「滬港通」(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本月下旬(27日)即將上路,這是中國金融跨向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值得各方重視;除了上海和香港雙方可互購股票產生的便利與經濟效益外,它連帶產生的其他效益和衝擊,更值得仔細推敲,才能充分理解其對中國的價值。
「滬港通」是指上海和香港兩地的投資者,可透過當地證券或經紀商,買賣對方在限定範圍內的上市股票,也就是滬、港股市之間的一種互聯機制。這個概念其實已存在一段時間,早在2007年中國就在規劃「港股直通」,但因爭議頗大而告流產。2009年中國國務院19號文件再度宣示,將在適當時機推出國際板,引進跨國公司股票做為交易對象。今年4月,中國和香港兩地證券監理機構終於聯合宣布,將在六個月內推出「滬港通」試點辦法,「滬港通」終於正式成形、站上了檯面。
其後,中國證監會在6月公布「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若干規定」;上海證券交易所接續在9月下旬公布「滬港通試點辦法」、「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滬港通已是箭在弦上。據中國證監會規劃,滬港通的額度將為5500億元人民幣(香港可投資上海的額度則為3000億元),參與「港股通」的個人投資者帳戶餘額,不得低於人民幣50萬元,需委託內地證券公司經由上海證交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香港聯合交易所申報,買賣規定範圍內的港交所上市股票;反之,「滬股通」是指香港投資者可委託香港經紀商,經由香港聯合交易所設立的政權交易服務公司,向上海證交所申報買賣規定範圍內的上海證交所上市股票。
試點初期,滬股通的股票範圍包括上海證交所的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的成分股,以及上海證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範圍則是港交所的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之成分股,以及同時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而為避免資金集中導向香港或上海,聯合公告設定了滬、港每日的「買賣差異」,分別不得超過130億和105億元人民幣,來保障人民幣的流入及流出量可以平衡。而如果買賣出現異常的極端狀況時,「滬港通」可即時暫停,來維持它的穩定。
「滬港通」將帶來下列明顯效果:首先,由於可買賣另一個巨大股市的主要股票,上海和香港股市將更活絡;除了更多資金會流入這兩個股市、擴大其規模外,其交易規模也會隨之提高,在在都可強化上海和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其次,兩個股市之間的交易,會讓人民幣交易量大幅提高,提高人民幣作為國際交易貨幣的規模和地位,迅速由目前的第九大,竄升為國際間的第三大國際交易貨幣,僅次於美元和歐元,大大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其三,透過港幣必須和人民幣兌換來買賣滬股,人民幣在香港流通的數量大增,強化香港成為離岸人民幣的首要中心地位。
其四,兩個股市密切往來之後,可促進上海股市的管理水準迅速提升,向現代化的股市管理邁進。而透過香港投資機構對上海陸股的分析研究,也可促進中國企業的財務會計資料更上軌道。
其五,兩個股市透過相互買賣股票而逐步融合,將促使全球化的內涵更進一步,全球股市相互結合的風潮將迅速形成;而未來這些相互連結的股市會從過去的個別波動轉變為集團波動,其相對穩定性會提高。
由於將產生吸金(投資於股市的資金移轉到滬港)及吸股(在股市上市的股票轉移到滬港上市)的排擠效益,「滬港通」推出已對鄰近的股市造成極大壓力。包括新加坡、日本和台北交易所都有因應方案。台灣證交所已和新加坡交易所簽訂股票交易連結意向書,預計「台星通」明年初即可上線交易;而所謂的「台日通」、「台倫通(台英通)」也在陸續洽談中。以推出指數著名的富時集團(FTSE Group)已決定要推出「滬港通指數」,反映這些「滬港通」成分股票的整體表現。
我們樂見「滬港通」上路,為人民幣國際化打了一劑強心針,也為中、港和區域外的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和服務,更樂見東亞的經濟因而更為繁榮。
关键词: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