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鄰動作頻頻 危險因子四伏

2014-10-22 12:14:0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近數月來,中國周邊國家除北方的俄羅斯外,四鄰在美國影響下,或與美結盟,或相互串連,目標都在防備中國。最讓中國感受威脅的莫過於日本。儘管首相安倍晉三頻頻表態,向北京釋出有意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亞太經合會(APEC)單獨會晤的訊息,但日本卻同時強化日美安保聯盟和透過「地球儀外交」,與中國爭鋒快馬加鞭,毫未放鬆。 
 
安倍7月透過釋憲恢復「集體自衛權」,目的在行使日本在日美安保聯盟的權利。日本是二戰罪魁禍首之一,據戰後制定的和平憲法第九條規定,「永遠放棄戰爭、不維持軍隊,不擁有宣戰權」,亦即放棄集體自衛權。「集體自衛權」是指與日本關係密切國家,在遭其他國家武力攻擊時,無論自身是否受攻擊,都有動用武力干預和阻止的權利。這是聯盟國間相互的武裝援助條約。 
 
繼恢復集體自衛權後,日美10月8日在外交與國防首長會議中,發布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期中報告,刪除針對日本遭武力攻擊的地理限制,改為日本將在全球各地支援美軍。現行防衛指針以朝鮮半島突發事態為合作中心,將自衛隊活動範圍限縮在日本周遭海域與空域,但修訂後的指針,自衛隊將可在全球各地協助美軍作戰。 
 
防衛指針期中報告還規定,美日合作新項目將包括:彈道飛彈防禦、情資蒐集、警戒監控、偵察、非戰鬥員的保護、太空及網路空間等,幾乎無所不包,也無遠弗屆,將在2014年底發布最終版本。 
 
日本成為美國全球戰略夥伴,將為美軍提供全球規模支援。特別是東亞地區,日本也透過援外政策、放寬軍售限制與經濟援助,彌補美國不足,並倡導「自由與民主之弧」,與中國互別苗頭。 
 
另一讓中國深感不安的是印度。儘管印度總理莫迪採靈活等距外交,與不結盟政策。莫迪最近訪美在白宮宣稱,在印度「東望」(Look East)與「西聯」(Link West)政策下,美國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印度採「東望」與「西聯」政策,主要基於以下考量。一,印度近年成功醞釀出一套不以雄踞印度洋為滿足的對外擴張政策,並發展出以「印度洋­—太平洋」為導向的「東望」政策。 
 
二,印度前總理辛哈曾考慮「東望」之餘也推動「西望」政策,終因國內掣肘與國際因素未成熟而作罷。莫迪主政後改弦易轍,不僅會見美國猶太裔領袖,更在訪問紐約時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如一切順利,莫迪很可能成為第一位訪問以色列的印度總理。 
 
三,伊斯蘭國(IS)崛起後,凱達組織深受刺激,決定在中東、南亞 (特別是印度) 與東南亞擴大影響力。面對凱達和伊斯蘭國潛在威脅,印度別無選擇,須對中東地區付出更多注意力。華府也希望新德里共襄盛舉,參加全球反伊斯蘭國的戰爭。
 
四,莫迪在華府演說時曾表達對中國獨領風騷的不滿,認為印度將來未嘗不可能與中國一較高下,顯示印度想推展影響力至南亞以外地區。 
 
另一讓中國坐立難安的,是部分東盟國家醞釀組織「反中」聯盟。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正籌組四邊區域安全對話,以便在區域安全議題形成一致立場,相互聲援。雖因中國施壓與其他因素,汶萊最後未參加,但越、菲、馬三國仍對汶萊鍥而不捨,未來希望能將印尼納入對話。 
 
馬來西亞近期同意美國偵察機與反潛機使用該國空軍基地,消息披露後,馬國軍方否認,但顯然非空穴來風。而越戰39年後,美國宣告解除對越南武器禁運,美越關係重大突破,也凸顯河內在安全問題上朝華府傾斜。 
 
這些發展,使中國的軍事戰略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日美都是高科技工業與軍事大國,軍事合作經驗豐富,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實施後,未來不僅成中國武器出口最大競爭者,也會對中國崛起產生一定制約作用。 
 
印度改採「東望」與「西聯」政策後,將與日美加強關係,甚至調整或放棄「不結盟政策」。莫迪在華府演說強調「一山不容二虎」,意味印度可能扮演更多牽制中國崛起的角色。 
 
中國目前正忙於香港佔中、因應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伊斯蘭國支持疆獨和發展軍備,內政千頭萬緒。部分東盟國家作為,不僅是中國警訊而已,危險因子四伏,若處理不當,中國可能面臨四面楚歌。
 
关键词:因子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