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展望之一:中日關係藉「習安會」解凍?
2014-10-31 10:38:4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1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峰會臨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9日接見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福田康夫,更增中日關係可能在APEC解凍的溫度。美國、中國、日本與其他東亞國家都密切關注中日關係動向,但雙方在歷史教科書、慰安婦、參拜靖國神社、釣魚台列島(日稱尖閣群島)等問題均未妥善解決,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如實現會晤,估計可能只是象徵「破冰」,因為兩國間待修補的爭議太多,過度樂觀顯然不切實際。
看好習安會成局主要理由有五。一、中日關係2012年日本「國有化 尖閣群島事件」鬧僵後,雙方關係一度沉寂。但去年夏季開始,雙方人民雖相互敵視,但官方都鴨子划水,暗中使勁。今年7月,也是日本前首相的福田康夫密訪北京,與習近平會談;安倍心腹、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谷內正太郎也陪同。谷內是同受中日首腦信任的政府官員。
而8月東協外長會議與9月聯合國大會,中國外長王毅兩度會晤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為習安會帶來一線曙光。安倍在義大利米蘭歐亞峰會,與中國總理李克強晚餐會後停下腳步,互相握手,透過翻譯寒暄。這是兩人就任以來首度交談,安倍與李克強接觸,被外界認定是習安會成局的好兆頭。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月中在東京一場演講中,也稱今年APEC是中日高峰會「很重大的機會」。
二、至少從東京角度看,北京對安倍有關習安會或改善日中關係的呼籲正面回應漸多。安倍9月底第一次公開用「友好關係」來詮釋中日關係發展的目標。他指出,他9月向習主席發出「建立兩國長期穩定關係」的呼籲,他也注意到,中國政府正作積極回應。安倍在參院表示,「中方對改善雙邊關係態度比以前積極」。雙方在廣泛領域積極推進合作與對話十分重要。日中兩國相隔兩年後,恢復海洋問題對話,兩國防衛部門並就重開建立海上緊急聯絡機制進行準備。
三、安倍試圖降低姿態,今年繼續停止靖國神社參拜,以取得中、韓與台灣好感。他去年12月執政滿周年時,曾赴靖國神社參拜,引發北京、首爾與台北強烈反彈,華府也難掩「失望」。今年10月17日起舉行四天的靖國神社秋祭,他僅以「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名義奉納供品,未出席參拜。
四、日中峰會問題上,安倍獲美國鼓勵和支持。美國亞太助卿羅素月初在東京指出,美國希望中日與日韓領導人能在APEC峰會期間舉行首腦會議。
五、安倍釋出他將與俄羅斯領導人普亭及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峰會訊息,以拉抬自己地位,希望「刺激」習近平能比照辦理。
問題是,習近平與安倍舉行峰會,也有不少困難。北京對習安會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安倍首相任內不再參拜靖國神社。儘管安倍今年秋祭未出席參拜,但卻無法保證首相任內不再參拜靖國神社。何況安倍如果能「保證」任內不再參拜,並無法拘束以後繼任的首相也不參拜。
其次,北京開列的第二個條件,是東京須承認釣魚台主權存有爭議。2012年9月,日本「國有化尖閣群島」後,中國斷絕與日本政治談判,再三強調日本須承認釣魚台存有主權爭議,雙方才可能恢復談判。但安倍政府和執政的自民黨對此事態度強硬,認為「一方提出條件,要另一方接受」,這樣的領袖會談不可能實現。
無論習近平或安倍在釣魚台問題作出讓步,都不可能被自己的國人接受,進而影響各自在國內的聲望地位,使這項爭議很難突破僵局。
第三,日本對其他歷史遺留問題的態度,諸如竄改教科書、拒絕承認慰安婦,以及否認南京大屠殺,都讓中國不願在未取得明顯退讓下,即與日本關係解凍。
最後,日益增強的美日聯盟態勢,包括日本以釋憲方式修改「集體自衛權」定義、鬆綁「出口武器三原則」、對外經援、加速修訂「美日安保條約」,在在都讓北京感受到威脅。從北京角度看,美國愈希望日中與日韓展開首腦會議,中國愈應審慎應對。習近平如同意讓步,讓習安會成局,可能被批評是在美日聯手的壓力下屈服。這些因素,都使APEC焦點之一的習安會不易實現。
关键词: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