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選舉辯論 共尋台灣未來?
2014-11-10 11:03:2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北市長選舉兩位主要候選人國民黨連勝文、無黨籍柯文哲,7日晚舉行電視現場直播辯論。柯文哲主張改革台灣政治文化,脫離藍綠分裂,開放政府全民參與,解決台北失去競爭力的危機;他再三表述自己是平民,苦讀出身,酸對手是權貴。連勝文則提出平價住宅、國際化花園城市等可馬上執行的政見,不尚空談,願謙卑行公義以解決台北市問題,並批對手只剩憤怒,把台北當新藥實驗室。
這場電視辯論有申論、六個公民團體代表提問、交叉詰問、結論等,辯論會結束,雙方各自開記者會,再接受記者採訪。整套流程,除主辦電視台現場直播,其他新聞台各邀立委、名嘴評論,分析兩位候選人政見、攻防效果,誰閃避問題?誰較能打動人心?誰是抽象派或實務派?所有針砭都攤在選民眼前,是場十足透明理性的民主交鋒。
台灣的民主品質和運作近年備受詬病。台灣能否靠民主運作昇華,成為大中華經濟區的楷模,甚至讓中國大陸借鏡,一直是爭論的議題。中國崛起,台灣經濟勢頭不如預期,已成東亞「四小龍」之末;內政問題叢生,政治內耗自我抵消實力和鬥志,台灣正陷入低潮中。台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台灣首善都會,其市長包括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後來都成為台灣領導人。從台北市長選舉或能窺探台灣未來,管窺台灣能否走出低迷氣象,或許比誰當選落選更有意義。
連、柯兩人背景和分量,尚難寄望他們領導台灣。連勝文是政治世家子弟,父親連戰曾任行政院長、副總統、國民黨主席、現任榮譽主席。2005年連戰首度赴大陸「破冰之旅」,是1949年後,第一位踏上大陸的國民黨最高領導人。這趟和平之旅已載入兩岸關係史冊。當年連勝文也側身訪問團走訪大陸各地,並隨父母赴西安祭祖;他有高學歷、財金專業和治理公司經驗。家族勢力對他參政有利,但也成包袱和對手攻擊焦點。
柯文哲出身公教人員家庭,資質聰穎,念台大醫學系。在台大醫院當醫師和主任,是台灣公認的名醫;在大陸醫界也有知名度,多次赴陸演講。他支持「台獨」,曾公開撕中華民國身分證,領「台灣國身分證」。許多名人、政商權貴和親屬是他的病人。他醫師從政,認為醫院管理經驗可轉移用於政府。他高傲、口無遮攔、經常失言、甚至歧視女性,但自承只是「講話白目」。
兩位首度參選的候選人,政見主張、政治取向、職業專長南轅北轍,如今素樸地呈現全台灣民眾眼前接受檢驗。選舉當然不會因一場辯論決定江山誰屬,但透過公開、公正、平等辯論,選民可觀察候選人思辨學養、膽識擔當、應變能力。「選民作主」選拔官職,與一黨專政下由黨的組織部甄拔人才,當然不同「台式民主」應有它可貴的內涵和價值。
台灣政黨惡鬥嚴重,無可否認延滯了現代化進程,也自我削弱競爭力。但「主權在民」,權力來源是民眾選票授與,台灣人民在尊嚴下有充分選擇的自由,對照香港「佔中」風潮未歇,實在彌足珍惜。民主輪替執政下,政府權力知所節制,權力自動關進籠子中,政權藉選票替換,多少可平抑社會怨戾不平之氣。譬如失業者會占據高速公路交流道、會臥軌抗爭,抗拒土地徵收者,會死守家園;但不致潑油燒死他人,或任意打砸破壞。
台式民主的治理績效,每被拿來與大陸國力飛躍式進步對照評價。新加坡資政李光耀不贊同兩黨制,認為會使政治平庸化。大陸媒體也常報導台灣立委拉扯推擠、潑水、擲物傷人、霸占主席台阻擾議事等,譏諷台灣的民主運作。但有民主總比專制好,亂象早晚會過去,台北市正是最可能突破和提升的櫥窗。
這場辯論,我們仍看到「負面揭醜」和攻擊對手的老套模式,但兩人都強調台灣正在關鍵十字路口,台灣必須改變,希望從台北市開始。即使藍綠主張不同,但面對強大的中國崛起,政經滲透影響台灣日深,台灣的未來絕不能只寄望在美日和大陸的戰略競爭夾縫尋求保護。尋找自立自強的道路,運用操之在己的籌碼,爭取與中國大陸關係的和平解決無可逃避。民主不一定能成武器,但在既有民主基礎上,開放、包容、試探、進取,不正反映台灣2300萬人共同的徬徨和追求?
关键词: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