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ITA談判突破 全球IT產業增動能

2014-11-25 12:18:0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年會及非正式領袖峰會,中美戲劇性在資訊技術協定擴大(簡稱ITA2)項目達成共識,不但是中國2001年上海主辦APEC會議13年後,對APEC及推進區域整合的最具體貢獻,也象徵美國願意與中國共同探討在世界經濟中如何重新分工,中美可發揮各自優勢,促進全球IT業成長。其中,中國通訊產品將進入美國市場;美國限制向中國輸出的高技術產品,也可望慢慢解禁,分析人士指美國製造的手機、電腦、晶片將迎來大幅降價。
 
今年APEC年會因美國希望其主導的「跨太平洋合作夥伴協定」(TPP)能在年會中拍板,以便達成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路徑中拔得頭籌;而中國也擔心未來區域整合被迫接受TPP規範,年會中直接提出FTAAP路徑圖和時程計畫。兩強較勁,結果TPP因美日間仍有歧見而無法拍板;而FTAAP具體時程也因美國反對未獲通過,但美國釋善意,同意路徑圖進入研究階段。眼見年會沒什麼重大成果下,ITA2戲劇性突破成為重大成果,對全球資訊產業的影響深遠。
 
依白宮的聲明,ITA擴大完成,超過200產品關稅將降為零,受惠的品項包括醫療設備、衛星導航、電玩主機、電腦軟體和新一代半導體;估計將對每年貿易額約1兆(萬億)美元的產品免除關稅,每年全球將因此增加1900億美元的GDP(國內生產毛額)。
 
1996年,APEC在菲律賓馬尼拉年會通過ITA倡議,一個半月後,在WTO部長會議通過,1997年生效,資訊產品世界貿易金額從當時的6000億美元,至今已超過4兆美元,效益遠超過其他全球及區域貿易協議。由於數位匯流發展快速,許多新興資通訊產品並未納入ITA清單中,因此ITA擴大的聲浪日益升高,其中又以科技大國美國、日本、台灣、南韓等最積極。
 
ITA範圍擴大方案,原本是去年WTO部長會議的重點。2012年APEC會議原以為協商已近完成,但去年6月,中國宣布ITA會員初步彙整之256項產品清單中,有148項產品為其敏感性產品。中國將大量產品納入敏感性產品的舉動,不僅讓各國談判代表錯愕,也迫使美國宣布暫緩談判。
 
今年APEC年會及領袖會議在北京召開,大家關注焦點都集中於TPP、FTAAP及各國領袖雙邊會峰會等帶有政治性的議題,並未對ITA2共識有太多期待。照理說,ITA2項目擴大,雖然短期內對中國國內IT產業的保護造成衝擊,但從過去ITA的經驗,長達17年時間,中國已從IT進口國成為IT產品的最大出口國,照理說,中國不應再否決ITA2才對。如今美中達成ITA2共識,將進一步推升全球IT相關產業的成長動能。
 
台灣今年參加APEC北京年會,過程如洗桑拿浴。領袖代表是前副總統蕭萬長,從專機落地,到與習近平會面,到領袖晚宴,台灣的Chinese Taipei名稱與領袖代表稱謂,幾乎被大陸和國際媒體「消音」,與馬英九原本有「馬習會」的期待,簡直是天與地的差別;爾後,再傳出中、韓自由貿易協議(FTA)達成共識,由於台灣與韓國出口產品相似,一時間並不清楚實質內容,以致震撼台灣各界。台灣無論形式、實質面,都受到劇烈衝擊。
 
所幸,年會最後一天,美國國務院主動公布國務卿柯瑞與蕭萬長舉行雙邊會談,並刻意提及蕭萬長的稱謂為「前副總統」,終使台灣擺脫在北京年會中猶如消失消音的窘境。另外,韓國媒體披露,許多台灣與韓國直接競爭的項目,包括液晶面板、石化、機械等,在中韓FTA中均被列為10年才降稅的敏感性項目;再者,加上ITA2達成共識,及去年已達成共識的環境商品清單(EG)54項,將可提供台灣在FTA雙邊談判落後下,貿易關稅減免的基本保障。從這些波折,可見台灣今天的處境隱憂重重,中國大陸多少也「照顧」了台灣。
 
ITA2突破的影響深遠,中國企業今後在美國市場的機會更多,中美對通訊產品的准入、准出有很多壁壘,可望逐漸消除。目前美國對中國通信產品並未完全開放。中興、華為已是全球排名前五位通訊企業,協議生效後可望在美國市場有更多機會。但美國包括IBM、微軟、思科的產品,在中國卻隨處可見。將來美國製造的手機、電腦在中國將更便宜,高端製造業生產商因晶片價格大幅下降,醫療器械、電腦軟體、GPS系統及相關產品價格會下降,都是消費者福音。
 
关键词:全球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