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列為流行病 東南亞胖子最多
2014-11-27 10:43:0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金融時報」20日刊出麥肯錫研究報告指出,肥胖已構成嚴重經濟問題,時下世界1/3人口過重,每年相關負擔高達2兆美元。同時世界衛生組織(WHO)說,總計一年有280萬個死亡病例,歸因於身體超重。若肥胖問題未能控制,延衍的後果多方牽纏,勢必使整個社會失衡。研究報告中尤其令人不安的部分,是過去10年肥胖現象逐漸從已開發經濟體,擴散到開發中國家,呈現難以收拾的趨勢。面對種種負荷迎面而來,東南亞地區受到了相當壓力,不宜再若無其事,務必要有所作為。
麥肯錫報告直言不諱,若怠慢了對肥胖問題的處理,15年之內全球有半數人會超重,將造成巨額的相關負擔。該報告所得到的估計數字,是依據經濟生產力的損失、健康保險成本,對肥胖狀況所需投入的金額,相當於全球經濟產值的2.8%。約等於義大利或俄羅斯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和武裝衝突、抽菸等需耗費的2.1兆美元不相上下。研究的舉證明確,列舉數字和其他類似報告相比對大致相符。因此這項全球肥胖人口和隨後延衍問題的研究,有其可信度。
世界衛生組織以權責機構的專業立場,對於全球肥胖人口問題的嚴重性,當然有所了解,所以曾把肥胖列為「流行病」。並時有規範病症流行的措施,籲請相關機構和組織執行。麥肯錫報告的提出,從經濟面陳述推估肥胖造成每年損失高達約2.1兆美金。相信可讓世衛組織增添參證的資料,對世界各地政府,也有相當警惕作用。在國際經濟動盪、復甦遙遙無期的困厄年代,若任肥胖現象繼續發展,經濟壓力倍增,社會安定又將如何維持。
專家指出,肥胖已經成為全球嚴重議題,有必要全面介入來改善。過去10年肥胖問題漸漸改變了一般人的印象,不僅是富國有胖子,窮國街上也隨處可見。統計數字說,全球逾21億人過重,比營養不良者竟多出2.5倍,這真算得是大驚奇。所以專家主張全面介入進行改善,不宜當做是「書生之見」,而是非常必要的建議。連看起來不胖也不瘦的人士,也該適時表達適當意見,發揮小眾傳播的作用。久而久之形成對防杜肥胖的正確觀念,庶可降低付出的代價。
東南亞地區全都是開發中國家,各方似乎並不以為會有肥胖問題的困擾。但是隨著亞洲崛起,區域內各經濟體逆勢成長有了成果,使民眾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巨變,終把肥胖和相關狀況推上檯面。最先公開問題嚴重性的是馬來西亞衛生部長蔡細歷,他早在2007年4月初,就警告大馬居民,要他們注意也許得面對與體重過重有關疾病的「疫情」。資料說,當地的成年胖子在2003年占總人口的12.2%,幾乎是1996年4.4%的3倍,肥胖的趨勢明顯,預料負面的後果也會出現。
馬來西亞從2006年起,就是東南亞胖子人數最多的冠軍,到2013年9月媒體公布的統計顯示。大馬的冠軍地位未變,但肥胖人口比率已逾40%,東盟成員國肥胖人口的排名,依次是大馬、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緬甸、寮國、柬埔寨、越南。其中汶萊的資料缺如,居末的越南肥胖人口比率也已逾10%,雖然過重帶來的「疫情」項目,還沒有統計資料公布。但糖尿病、中風患者日增,吸引低熱量食品、健身業者和藥廠湧進東南亞搶市,蔚然成風,健保負擔沉重已是事實。
體重過重的人容易罹患心臟病、糖尿病、憂鬱症、關節炎、肝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症。且外觀肥胖也讓別人聯想到「好逸惡勞」、「意志不堅」等負面印象。因此,大家無論處境如何,應該盡可能避免肥胖上身,透過飲食正常,運動有規律。從日常生活中建立起合理的觀念,調節個人的體重。而各國政府當局更是責無旁貸,承擔起宣導的使命,讓多年來健全發展所獲經濟成果得以保持,不受肥胖人口所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