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柯文哲現象」 代表甚麼?
2014-12-03 10:38:5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九合一選舉,自稱「墨綠」的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奪下首都台北市長大位,成為台灣新政治明星。這位有別於藍綠陣營的「政治素人」,在台北市颳起新旋風,比當年趙少康、馬英九等參選台北市議員、市長時鋒頭更健。他代表的趨勢和風潮,媒體給他「白色」(中性)標籤;「紐約時報」特別予報導,北京也密切觀察他動向。部分觀察者認為,「柯文哲現象」可能代表台灣的新轉變和未來。
「柯文哲旋風」橫掃台北市,席捲85萬餘票,直追當年「小馬哥」氣勢最旺時參選北市長的87萬多票。柯雖因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無法擺脫「政治世襲」「富貴家族」和「親中」等包袱,最後輕鬆大勝;假如國民黨提名其他人,以向來藍大於綠的台北市政治生態,柯文哲未必能風光高奏凱歌。但他當選和競選展現的新作法、新主張,對台灣民主發展,甚至對兩岸關係,都有其潛在影響和延續意義。
柯文哲是「非典型」政治人,是台大醫學院和醫院外科主任級教授醫師,學生稱他「柯P」(P是Professor)。這位外貌不帥、難稱有群眾魅力的醫師,曾是民進黨支持者、扁友會幹部,但未曾加入民進黨,也婉拒入黨。曾訪問大陸18次,專程去延安參觀「革命聖地」,常脫口引用毛澤東語錄,和民進黨政客比,他很另類。訪大陸多數是為醫學交流,傳授他擅長的心臟葉克膜技術,學生包括中國軍醫院上校級主治醫師。他似不像雞腸鳥肚的「台獨式」政客。
從競選過程,這位「奇葩」可謂口無遮攔。南下為民進黨嘉義市長候選人造勢,指國民黨女性對手陳以真「年輕、漂亮,可以去坐櫃檯」。在陽明大學演講,發表「人生五個洞,當醫生好像當礦工一樣…眼科剩下兩個洞,婦產科只剩下一個洞」,因不想「在女人大腿當中討生活」,所以他選擇了外科。指台中市長胡志強太太邵曉鈴車禍嚴重受傷,「腦筋秀斗」,胡市長「好像笑得很開心」。掀起歧視女性、敗壞醫德風波,他道歉、澄清。他也公開稱讚蔣經國治理台灣功績,「底線是中華民國」,讓綠營支持者超不爽,他都拒絕收回發言。
這些「柯P現象」,江湖已久違。他想超越藍綠,讓台灣政治跳脫「非藍即綠」的政黨尖銳對立惡鬥格局。柯P不迴避與民進黨的盟友關係,但又與民進黨保持距離,不邀民進黨天王同台,選後拒拜會民進黨。其競選團隊涵蓋深藍、民進黨各派系、各方義工。選前即聲言,接納國民黨郝龍斌市長的好政策;選後即延攬屬藍營班底的鄧家基為副市長,並續「海選」首長;遺憾競選時因無形高牆阻擋分裂國家,未走入眷村接觸軍警背景選民,都說明他想跨越藍綠,化解政黨藩籬,實現「八年內超越新加坡」的願景,有宏遠國際觀。
他的意圖與台灣藍綠纏鬥近兩世代,民眾都感厭倦無力,想尋求「解脫」的心態貼合。台灣「民主之癌」─只有選舉、難有好治理;只有立場、沒有是非,時時刻刻都在選舉,彷彿選票才是一切,本末倒置,「柯醫師」能否對症下藥,貫徹治好痼疾,當然值得期待。柯P也強調市府非政黨化,一級主管須退出政黨活動,民進黨不能插手人事,都是政壇的「新理性啟蒙」。
藉由柯P的「清新素人」形象,喊出「One City One Family」,有如歐巴馬競選總統的「Yes, We Can!」;他被輿論圍剿未口出惡言,藉網路、小額募款等,帶出許多有政治冷感症的年輕世代參與,尤其首投族為家國前途投票,都有覺醒和教育的長遠意義。
目前為止,柯P的言論夠宏觀、視野和願景有高度。他樂意赴中國培養醫療人才,即使「不知九二共識內容是什麼?」昨天又稱「就把中國當外國」,可能觸犯北京「紅線」,但這類言論在自由的台灣社會,其實司空見慣。重要的是,今後北京與柯雙方交流,如能發揮創意、增進互信,開出不同花朵,兩岸攜手就能走出不同的路。
借用許信良評價柯的說法:選舉自律、政治和解、體制創新,柯對台灣民主有貢獻。柯P身體力行,遠超過民進黨蔡英文等人。我們寄望一位職位並非很高的首都市長引領台灣風潮,或許期望過殷、課責太重,但在國民黨慘敗、群龍無首,民進黨人過去紀錄欠佳下,柯P不免成台灣新希望的代表。祝福台灣。 (系列社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