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區域經合發展必須邁步向前

2014-12-11 12:42:0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南亞區域合作協會(SAARC)8國領袖,日前結束2日的高階層會,簽署一項改善越界能源貿易協定,在其他方面無所進展的狀況下,默然收場。輪值東主國尼泊爾總理古瑞拉(S.Koirala)在閉幕致詞中,毫不掩飾所承受的挫折感,但也表達願擔負起改善求進步的責任。並敦促與會領袖莫忘結盟的初衷,捐棄成見,重整歷來所公開的信誓,從坐而言到起而行。讓廣大的南亞區域能逐漸邁向合作,發揮豐碩潛力。各方領袖對於時下南亞的處境,深有無奈的憾意,但當亞洲區域整合的關鍵時刻,仍期待著新希望。
 
在國際間,南亞合作協會整體對外活動相對較少,一般的感覺甚為陌生。但組織成員8國山水相連,在地理、歷史和文化等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又同屬於發展中國家。該地區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而國民生產毛額僅占世界總產值的2%,本質上是貧窮而應該合作進步的。由於各國間邊界糾紛、種族騷亂、河水分配、移民等關係牽纏,不時引起關係緊張,使區域內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受到影響。由於「南南合作」的呼聲不斷高漲,區域經濟整合一體化在其他地區已顯示出優越性,南亞各國領袖克服困難組成的該合作協會,不宜因爭執而鬆散停滯。
 
1985年12月8日,當時的孟加拉總統齊亞拉赫曼所提的南亞合作組織議題迭經磋商後,終獲認同,遂在達卡宣告成立,旋又更召開南亞區域合作協會。新組織出現,其目的在促使各國由相互猜忌、仇恨、對抗的痛苦經驗中,秉求同存異的精神,擱置爭議,朝區域繁榮方向邁進。改善南亞人民福利、促進經濟發展、推動自力更生、加強各國了解與合作互助,可謂高尚。豈料迄已近30年,各號召項目殊少實現,難怪輪值東主古瑞拉慨乎言之,要求各國回顧並檢討。
 
在南亞協會創立運作的期間,各國先後都曾經歷過政權的移轉交替,無疑也存有緩解雙邊或多邊恩怨情仇的機遇。但是每任機會錯失或甚至惡化,使針對性爭論延續,阻窒合作進步的發展。以這次領袖會議為例,原南協內對立最強勁明顯的2個擁有核彈的成員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國家領導人都剛更易不久,且一度曾有互動尚可的表現,一般原以為在這次領袖會中能有新人耳目的合作態度。不料雙方針對性動作未改,會議氣氛疑重,只完成了一件協議,如同虛應故事,令外界感嘆不已。
 
近年亞洲崛起,各國處境雖非順暢但仍有發展機會,也有逆勢成長的紀錄,對南亞合作協會而言,亦復如此「尤其是最近亞太經合會集會,輪值東道國當局在會議期間,祭出「一帶一路」的建設發展概念,造成了各方矚目的焦點。所謂一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則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輿論有認為可能是後金融海嘯時代振興全球經濟悶局的神來之筆。中方表示已分頭啟動的一帶一路規畫,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涵蓋中亞、南亞、東南亞、西亞和中東歐等國家和地區,人口約44億,可拓展潛力可觀。
 
所以,對於南亞合作協會而言,本屆集會雖乏成就,但立即面臨又一次機遇,一帶一路建設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應對危機,都具積極前景。加快調整即能和許多國家及中方,有著共同利益。東方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箴言,果能循線找出一帶一路建設合作的項目,做好規畫和準備,較諸以往所開列的5個發展領域,應顯得更加實際,集合努力的目標趨於具體化,成功機率理當更高。
 
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運作的時間,較南亞合作協會早約10年,當初南亞諸國號召組合發展,歐洲共同體(EEC)或東盟且是明顯仿效的模式。時下EEC已擴展成歐盟、東盟也將於明(2015)年晉階為東盟經濟體(AEC),各對區域內的經濟社會開拓有了更多貢獻,人民分享到福祉,南亞合作組織的腳步應再邁步前進。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