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運動收場 今日台灣明日香港

2014-12-14 10:59:1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香港的佔中「雨傘運動」,11日清場。警方在金鐘佔領區逮捕209人,包括李柱銘(民主黨創黨人)、余若薇(公民黨主席)和劉慧卿(民主黨主席)、及報業人士黎智英、港人歡迎的女歌手何韻詩等。惟警方12日凌晨起,陸續無保釋放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和黎智英、何韻詩等100多人,但保留追究權利。學生代表黃之鋒認為,運動未取得階段性成果,不排除明年再度發動佔領。
 
延續7 5天的抗爭活動落幕,創下多項紀錄。一,它是中共統治地區,歷時最久的「爭民主」運動,官方想定位是「騷亂」,但恐難經得起國際輿論和中國現代歷史的檢驗。
 
二,港府似承北京之命破例,除了初期強硬鎮壓外,始終以相對軟調的「忍讓」維持秩序,最終和平收場;避免硬碰硬公權力暴力鎮壓,雖付出經濟和社會代價,但相對於「六四」流血收場,糾葛迄今,固然因香港「一國兩制」和國際化程度高,北京投鼠忌器,但新案例應給掌權者未來處理群眾事件新啟示。
 
三,佔中爭特首「真普選」,當局一步未讓,且可能收緊對港政策。但今後類似決策,北京或須三思後行,避免再關門決策,重蹈覆轍;習近平如果夠開明開放,將來特首提名委員會組成上應放寬,回應港人期待,否則群眾捲土重來,香港將續成中國的「內傷」。
 
四,佔中喚醒港人公民意識,激發新世代港人自我認同。北京如不順勢給予滿足或疏導,香港與台灣合流,遙相呼應。過去,人們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指北京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但效果欠佳,台灣看在眼裡,反對一國兩制成全民共識;現在形勢倒過來,「今年台灣,明日香港」已在眼前,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提供香港一面鏡子。
 
從以上角度反思,持平地說,很難說雨傘運動徹底失敗,相反,它使「經濟香港」此後兼具「政治香港」性格,刺激不關心政治的港人,正是這場運動播下了種子。待它萌芽茁壯後,「一國兩制」還要推行就須鬆綁;別怕香港脫離大陸掌控,否則香港會成中國治下比西藏、新疆更難處理的問題。
 
「雨傘運動」清場,未來何去何從?周永康和學生被警車送走時,隔著囚車鐵欄一起向車外媒體舉起左手,豎起三隻手指(「饑餓遊戲」手勢),表示將抗爭到底。不少示威者清場前揚言,必將捲土重來(We'll be back);有些示威者說,金鐘清場後,將轉到旺角和銅鑼灣去「鳩塢」(普通話「購物」)。周永康被捕前說,將「狙擊」政改官員,拖垮港府第二輪政改徵詢。
 
這些「不合作」行動欠缺實際目標,對北京和港府政改難產生作用。香港「撐傘的一代」可借鏡台灣選舉,藉選票和政治運動,改變香港政治生態,從而達到目標。
 
台灣九合一選舉,選後分析清楚指出,國民黨大敗主因,在與民情有巨大落差,未能掌握新生代民心走向。3月太陽花學運,已清楚顯示千禧世代民意走向和新政治路線,就是反馬政府、反對與大陸走得太近太快、重視人民需求(年輕人薪金和住房等)、淡化兩黨惡鬥等。柯文哲在台北市長選舉勝出,「新中間路線」與太陽花學運如出一轍。他是太陽花學運開花結出的第一個果,學運領袖陳為廷也宣布,將參選苗栗縣立委。參選正是從體制內改變路線的捷徑。
 
香港撐傘一代,應以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作為實際目標,藉明年區議會選舉暖身。立法會共70席,目前泛民主派佔27席,親北京和親政府的建制派佔41席,成為多數,操縱立法大局。如果撐傘一代參選,並大力鼓勵年輕人登記成首投族,如能攻下一些席位,將泛民主派席位增至過半數,香港政治生態將大變。情況將和台灣選舉一樣,不是北京所能左右。
 
總括而言,「雨傘運動」並非「顏色革命」,不是要推翻中共政權,亦無關反香港政府,只是拒絕「鳥籠選舉」,拒絕北京代港人決定特首。與其抹黑他們是「外國勢力顛覆」,不如虛心檢視,今天香港已不是19 9 7年中國接收時的香港。75天的運動有如一次覺醒催化,年輕人不再政治冷感,不懼警棍、胡椒噴霧和催淚彈,願在清場時被拘捕,是香港民情的巨大轉變;只要民心不變,抗爭力量必積累和深藏,讓香港走向類似台灣的公民社會,對中國有益無害。
 
关键词:香港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