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與中亞聯通注入新的動能
2014-12-21 11:47:3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5屆高階層會議,連日在曼谷召開,輪值主席泰國當局以高規格接待與會的中國、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等國領袖蒞臨,使居於東南亞國家聯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框架下的此一合作機制,更增加了蓬勃生機和無限活動力。尤其是本屆會前不久,李克強總理曾提出爭取東盟+1自貿區「升級版」談判儘速完成,從而將雙方合作推進到「鑽石10年」世代,加深經貿發展質量的主張。在此號召與允諾下,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前途將更加光明,經貿往來會有突飛猛進的表現。
1992年間,大湄公河流域所涉及的東盟10+1自貿區中的6國,綢繆經由加強各成員國間的經濟聯繫,促進次區域內經濟和社會發展,推動湄公河建設早日完成進入現代化夙願。於是在亞洲開發銀行倡議下,組成了此一合作體制,展開有計畫、有組織的行動。基於務實考慮,合作以項目為主導,多年經營,在交通、能源、電訊、環境、人力資源開發、投資、貿易、旅遊等領域,都拓展了項目。逐年舉行的部長會議和3年一次的領導人會議,對取得成就和累績經驗,都曾做出貢獻,強化了東盟10+1的地位。在國際間,近年來對於大湄公河流域的各方面表現, 也次第發出推崇的言論。
美國一向嚴謹的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年初曾按整體規模、近期表現、經濟潛力等因素,將湄公河流域列為7個值得觀察、未來5年可望吸引投資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預告其所具備強勁成長的條件,在全球經濟方面扮演的角色,將日益吃重。該刊還表示,湄公河及其支流流經的中南半島,目前有逾3億人口,所得正持續增加,可望是未來支撐經濟成長的主要力量。
美國這項頗具代表性的言論,從中南半島一隅出發,所勾勒的印象算得持平。事實上,從東盟10+1自貿區對未來的運作規畫下,大湄公河流域所能發揮的對經濟貢獻,絕不僅止於此。李克強日前應邀出席在緬甸舉行的「東亞高階層會」中致詞,表示東亞發展合作的關鍵是促進經濟一體化,東亞各國應重點推進6大領域合作。其所提示的第2項,「加快東亞互聯互通,主要指泛亞鐵路之類交通建設」,內涵非常突出,相信和湄公河流域中南半島的鐵路網有關聯,若完成後當地就是四通八達的樞紐,有其難以取代的地位。
在早期的泛亞鐵路計畫,曾宣布於2006年完工通車,由新加坡串連東盟各國到中國昆明中轉歐洲,但迄未實現。嗣又傳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部長級會議,曾同意建造湄公河流域鐵路網的計畫,以提升開發中國家經濟,並協助鐵路沿線國家發展事業,亦不見具體化。現既經中國當局公開點名,情勢應與過去徒托空言有了不同。尤其是中方推動「一帶一路」政策,勁道十足,在本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領袖會議中對交通基礎建設有積極表態,強調「互聯互通」是所必然的。
從地理上看,大湄公河實際上就是把中國和東南亞的陸上國家聯在一起的紐帶,從經濟上看,則是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走出去」戰略的重疊區。一旦泛亞鐵路接通,成為陸上東南亞中轉歐洲和東亞的孔道,延伸絲路經濟帶的縱深腹地,則通過互聯互通為亞洲國家提升更多公共產品,貢獻將更大。同時,在東盟10+1框架下的另一「北部灣次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則承擔將海上東南亞緊密聯通任務,實現「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部分。若完成一帶一路的策略,是將區域經濟整合發展到顛峰的範例。
本屆領袖年會,所謂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新里程碑。除了對建設項目成果的驗收,還將在以交通基礎建設為突破,實現東盟中亞互聯互通的早期收穫方面擔任先行者,是光榮也是挑戰,任重而道遠。
关键词:東盟與中亞聯通注入新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