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橡園升國旗 談兩岸活路契機

2015-01-04 11:02:3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駐美代表處元旦在雙橡園舉行元旦升旗典禮,以及軍事代表團授勳儀式。這是美國與台灣斷交後,36年來首次在雙橡園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被台灣視為與美國關係更上層樓的象徵。
 
台美於1979年元旦起正式斷交,自此不被美國承認的中華民國,無法在雙橡園升旗;而由於台美無正式邦交,台灣駐美軍官也不得穿著軍裝。今年元旦的升旗典禮,與中華民國軍官身著軍服舉行授勳,因此都具高度政治意義。
 
36年前,中華民國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在雙橡園主持最後一次降旗典禮。他引用美國名將麥克阿瑟的名言說:「我們將回來!」台灣駐美代表沈呂巡元旦在同一地方說:「今天我們不但回來了,我們還以尊嚴、尊敬與榮譽的方式回來。」
 
馬英九總統也發表聲明,強調在雙橡園升旗,證明台灣六年多來推動「活路外交」的政策正確,在國際社會中華民國有更多奧援,也更有尊嚴。
 
但楊西崑「回來」的期盼,畢竟和沈呂巡的「回來」不一樣。台灣在美國仍屬非官方地位,只有在美國甚或中國默許下,讓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能在「自己的地方」(雙橡園是中華民國政府的財產)升起,精神安慰重於實質關係進展。即因外交事務敏感,駐美代表處並未邀美國媒體觀禮,也未事前敲鑼打鼓、廣為周知,說明台灣處境艱難,難甚麼?難在北京的態度。
 
對大陸來說,常視類似舉措為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挑釁,無法坐視。然而兩岸互動日益密切,大陸越來越能理解,對「中華民國」的封鎖壓制,益發引台灣民眾「反中」情緒增長,讓台灣民心向獨派靠攏,更不利兩岸關係。這也是何以「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具關鍵地位,惟有台灣「一中各表」,大陸「各表一中」,在現實架構下互不否認,兩岸才得以和平發展;與其在國際場域封死台灣,不如換新思維,讓兩岸都有活路走,反而可營造新「一中原則」的契機。
 
台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政治局勢「朝小野大,藍消綠長」,民進黨與太陽花學運青年激起的反中情緒,加上香港佔中行動呼應,使兩岸關係面臨結構性挑戰。美國國會上月30日公布報告,指北京擔心民進黨可能贏得總統大選,因此會持續爭取台灣民心。北京面對越來越多台灣選民擔心兩岸經濟連結,將傷害台灣經濟與政治自主,而民眾對大陸的認同也持續衰退。
 
這種氛圍下,重挫的馬英九總統元旦祝詞強調「所有的不滿到我為止,由我承擔」,提出「社會和解、朝野合作與兩岸和平」,希望新年能推動「和解」與「合作」。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準執政」之姿,也無可迴避須在兩岸議題提出新論述,以因應總統大選的兩岸路線論辯。
 
外界相信,為爭取選票與日後執政能穩定局面,民進黨不致堅持「反中」,不會向台獨方向調整,反而可能藉模糊的「趨中」路線,向多數民意靠攏。趨中路線最可能說詞,就是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所說,「以中華民國為底線」,謀求台灣社會的共識與認同。
 
換言之,今年是台灣總統大選關鍵年(明年3月投票),也是台灣朝野兩岸問題「尋求共識」的關鍵年。藍綠乃至中共都要在今年裡,以新的兩岸論述與作為,爭取民心認同,穩住台灣社會對兩岸關係的理性思維。大陸想守住「一中框架」,讓台獨主張無操弄空間,就要緊繫「中華民國」連結於不墜,善用「中華民國」牌,讓兩岸關係發展不脫離「一中常軌」,這需要北京以「大國思維」氣度與智慧,來豐富和架構兩岸互動與發展。
 
大陸不少學者體認,兩岸關係已進入新階段。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朱衛東說,因台灣政情變化,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將呈現新常態,從「高溫期」向平緩漸進的「常溫期」轉化。上海東亞所所長章念馳也說,兩岸應在「九二共識」上進行新的發展,「一國兩制」應有「新論述」。「常溫期的新論述」的最大公約數,就是「中華民國」概念的定義與表述,不離開「中華民國」,就能找到活水源頭,發展新論述的創意和兩岸的未來。
 
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自信地強調要深化兩岸合作交流,促進兩岸一家親、共築中國夢。這種共築中國夢的期盼與信心,才可讓雙橡園的青天白日旗重見光芒,也讓兩岸關係有再峰迴路轉的可能。
 
关键词:活路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